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智能手机、车载导航进入寻常人家—

“北斗时代”迎面而来

  本报武汉5月16日电

  记者 李月红

  云计算、无人驾驶汽车、诸如谷歌眼镜的穿戴式IT设备……当这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科技扑面而来时,它们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共同服务,叫“导航”。

  就在半年前,世界卫星导航应用领域迎来一名新成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BDS),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其终端装备在四川芦山地震抗震救援中初显身手……短短半年时间,北斗导航迅速进入百姓生活。

  挑战随机遇而生,作为科技含量极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北斗系统的产业化前景如何?正在武汉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记者采访了年会科学委员会执行主席刘经南院士、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听听他们怎么说。

  机遇:前景无限好

  不如先来看一张成绩单:

  基于北斗系统采集信息的芯片销量2012年至今达60万片左右,预计2013年销量在150万片以上;多家企业已联合开发北斗自主多系统兼容导航芯片,产品一旦上市,北斗应用量将爆发式增长,2014年有望突破1000万片大关;北斗车载终端产品月销量上万台……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杨强文告诉记者,国家大力支持北斗应用,已直接投入约35亿元,2015年前预计还将投入70亿元,呈现加速态势;目前国内北斗基础产品已经全面突破并商用。

  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中国北斗车载应用产业联盟秘书长尤源也有同感。同样做车载导航终端产品,国内企业做GPS用了6年时间,而做北斗则只用了两年,“WinCE系统已有成熟产品,Andriod系统新完成产品,Linux系统产品即将研发。北斗车载终端产品基本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年会上,刘经南拿出一组数据:根据欧盟的一项调查,导航产业的GDP中,43%来自手机,23%来自车载导航,23%来自高精度。因此,“今年智能手机销售要突破4亿部,消费市场如此巨大,就是一个千载难逢机遇。”

  冉承其告诉记者,北斗有望在明年获国际标准支持,成为3GPP(有关3G的国际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定位系统。目前,北斗已正式进入民航标准框架程序,国际海事组织第91次海上安全委员会通过将北斗列入海上组织计划。

  目前,国内北斗第一代基础产品已经全面实现商业应用;第二代产品将在2013年下半年发布,基本与国际同步;北斗基础产品综合性能基本达到国际同期水平,具备初步竞争能力;国内主流IT和综合企业开始加入北斗应用,将促进北斗产业快速规模化。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导航产业地面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北斗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元。

  智能:星星知我“芯”

  关于导航的未来,不如来看年会展台上的“全家福”。

  在展区,记者看到,由浙工大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方路平研发的“校车在线”,在10多辆校车上安装采集北斗信息的终端设备,师生们只需在手机里下载相应软件,即可查看车辆行驶位置、车内状况、到站预测、自动人数统计等各种实时信息。下一班车距站台还有多远,自己能否赶上,尽在掌控。

  方路平告诉记者,他的团队正是利用北斗采集位置信息,做“位置云”的后台软件系统研发。接下来,他会研发一个类似QQ对话群一样的技术产品,如果私家车主结伴出游,可以临时组建一个群,实时看到彼此的行驶位置、距离、时间等信息。

  除了出行,野外遇险手机没信号也不要紧,只要能看到星星就有获救机会。在北京华力创通展台,记者看到,一款最新定位仪只有手机大小,而且同手机一样配有4寸大显示屏、500万像素摄像头,安装安卓4.0操作系统。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款设备主要用于野外定位,充满电可以用一周。只要持有这款设备,在野外只要能看到星星就能被卫星定位。与GPS相比,北斗设备持有者还能通过卫星发短信,更详细地报告情况。

  在位置服务上,由国家遥感中心参与研发的“羲和系统”则走得更远。研究人员通过基于WIFI无线网络进行室内定位试验,实现局域3米精度定位;而其研发的智能手机软件“寻鹿”已开通包括首都机场在内的11个机场室内导航服务,并开始向大型商场应用领域进军。

  记者在年会展区看到,北斗应用已形成基础产品、导航终端产品和运营服务三大产业链。根据卫星导航办的统计,目前国内参与研发北斗基础类产品的有近40家企业。记者注意到,在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导航型天线、高精度天线领域,均有浙江企业参与。

  挑战:芯片是关键

  作为北斗导航产业链的核心和基础支撑,北斗导航芯片虽然是一个上亿元级的产业环节,但却是未来千亿元级、万亿元级北斗导航产业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制高点。

  也许你会好奇,北斗系统已经进入民用领域,为何智能手机尚属空白?

  原因出在芯片。方路平告诉记者,尽管国内有10多家企业在做相关产品,芯片要求达到48纳米(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今后运用到4G网络,则要求28纳米,目前国内制造基本无法达到这个能力。“北斗模块还不够小,做不到手机里。”

  即便是在车载导航领域,芯片依然面临着难题。年会上,尤源拿出这样一组数据:GPS导航芯片单价2.5美元,国外北斗导航芯片单价约在3至4美元。“在竞争激烈的大众消费领域,核心芯片被国外厂商垄断,且价格已经到了几美元的水平。北斗芯片与GPS产品竞争,首先要突破成本瓶颈。”

  作为卫星导航的老大,GPS依然不可小觑。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北斗一代终端社会持有量为10万余套,参与北斗终端研发或销售的企业数量为五六十家,年产值为三四亿元左右;而GPS导航终端2011年的总销售量突破4500万台,产值接近700亿元,参与企业超过6800家。

  是竞争,也是进步。正如孙家栋院士在年会上所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告诉我们,凡是过去,皆为序曲。在卫星导航领域,过去的创新者、领先者,过去的学习者、跟随者,皆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创造者,无论是系统建设还是应用产业,正经历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而创新是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

  北斗,梦想已在路上。

  北斗芯片(左)和北斗定位仪。 视野网供图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北斗时代”迎面而来 2013-05-17 3029017 2 2013年05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