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华尔街时他们在干嘛
文敏
文敏
声势浩大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虽然现在已人去街空,但值得深层思考的问题却仍然盘踞在人们的心头。
占领者的武器是标语。写在纸板上,染在发带上,描在吉他上,涂在裸体上。个人诉求不同:贫富悬殊,失业,沉重学贷,金权勾结,阿富汗撤军,华盛顿政改。世界各地的诉求带着紧迫的地方色彩:德国反对救希腊,法国反欧元,伦敦反移民,意大利反失业,日本反核能源……全球占领者相似声调我以为是:深度焦虑。
作家张辛欣已经不那么著名了,但当初她曾经是国内知名作家中的一个,她在江湖上以《疯狂的君子兰》成名时还没莫言什么事呢。不过她如今一个华丽转身已成为美国律师的太太和美国高盛银行家的嫂子。她仍然以敏锐的目光及犀利的笔尖关注这场运动发生时,自己捕捉到的各式人生。
她笔下呈现的不仅有华尔街金融高管,也有只想在美国落下脚来吃一口安稳饭的海地非常移民。还有那些即使在占领运动沸反盈天依然不敢走上街头的“散兵游勇”。
这本出于文学家之手的书以描述众生相为己任,但字里行间已相当明显地喊出了她的看法与观点,让我们看到她笔下她眼中金融风暴中淋成“落水狗”的众生相。当然,也有撑着“金保护伞”安然无恙甚至扶摇直上的全民公敌。比如,她丈夫的弟弟皮特,一个可以放进博物馆展览的华尔街“标本”:当美国中产阶级百分之九十九缩水时,属于百分之一的皮特却发了。虽然华尔街伸出了大裁员的“血剪”,然而在顶层的皮特却像其他金字塔顶的人一样先人一步嗅到危险气息,在股市跳水之前清仓出逃,在顶点甩卖掉长岛豪宅和曼哈顿公寓,安然徜徉在加拿大豪宅“冬眠”,褥子底下塞满了现金。打了几个盹之后,不到半年,就被雇为加拿大最大银行的高管。哪怕全世界都在骂“这帮狗娘养的“,他们却早已被绑上了无法回头的“金融快车”,还得靠皮特们来收拾烂摊子。
但政治学出身的刘瑜却对此有不同的解读:她认为,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一次次“死而复生”,很大程度上恰恰是一代代美国人在不断“占领华尔街”。从1877年铁路大罢工到1894年普尔曼罢工,从上世纪初的红色浪潮到60年代的民权运动,美国民众一直在占领着各种各样的“华尔街”。无论是进步主义时代的劳工条件的改善,还是罗斯福新政时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启动,乃至约翰逊时代的扶弱济贫医疗体系的建立,可以说都是各种形式的“占领华尔街”的成果。我们属于“99%”,口号喊起来固然响亮,但那“1%”真的恶贯满盈?实际上,在这个口号流行起来后,另一部分民众上街发起了“我们属于53%”这样的口号——意思是,我们努力工作,我们依法纳税,我们通过工作而不是撒娇来增加财富,你呢?
但危机确实也并不是人们头脑中空想出来的,失业率和房屋抵债率华丽丽地摆在那里呢。但病因在哪里?药方在哪里?事实上只有找对病因才能开对药方。对此,一种诊断是:贫富差距拉大,需要政府以财政为杠杆来抚平社会裂痕;另一种诊断是:西方各国政治家乃至民众当前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是克制持续膨胀的福利冲动来实现财政平衡,还是将一切经济问题政治化?老实说,这不是对资本主义的考验,还是对西方民主制和公众理性的考验。马克思和熊彼得的预言依旧像乌云一样徘徊在资本主义的上空,随时准备化作“席卷旧世界”的倾盆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