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国家梦、人民梦、世界梦
李泽泉
编者按:为深入阐释“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实践价值和时代意义,深入探讨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中浙江“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本报今特辟《中国梦·浙江行》专栏,将陆续刊发相关理论文章,以飨读者。
中国梦:国家梦、人民梦、世界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重视国家、人民、世界这三个维度,正确把握这三个维度的关系。
在中国梦的国家、人民、世界三个维度之间,联系是绝对的,区别是相对的。离开了国家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就不可能有人民的幸福和对世界的贡献;离开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思想,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发展和繁荣;离开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梦的实现,在国家层面上,表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人民层面上,表现为富裕、自由、博爱、幸福;在世界层面上,表现为平等、互利、共赢、共享。
中国梦是国家梦
实现国家富强,提升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国家维度的内涵,反映了中国梦的实力特征。国和家命运攸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因为如此,盼望国家好、民族好,成为中国人民普遍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共同的理想信念,成为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具体说来,国家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是要达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个国家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山河破碎、国将不国,无数仁人志士屡踣屡起,不懈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真正把国家梦带上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带领中国人民先后走出了实现国家梦成就辉煌的三步:
第一步,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步,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起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国防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三步,进行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功地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这三步的走出及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的中国,民族独立梦、两弹一星梦、奥运世博梦、航天潜海梦等宏伟梦想都已成真,正向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梦、现代化之梦挺进,深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复兴之梦,终于不再是空中楼阁,而犹如地平线上跳动着的朝阳,喷薄而出,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梦是人民梦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梦人民维度的内涵,反映了中国梦的价值特征。强国为了富民,强国才能富民。没有人民富裕幸福,发展就不算成功,复兴就不算完成。每个人的发展和命运,既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命运的映照,同时也汇成了社会发展的主流,构成了历史命运的基调。
马克思、恩格斯描绘未来新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民族梦必须同个人梦融合起来、统一起来,梦想才有生命,梦想才有根基,梦想才有力量。每个中国人都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丰富的文化、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些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都是虽很普通但却值得珍重、值得鼓励、值得保护的美好梦想。
在实现人民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中,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温饱有余,再到基本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业税成为历史,义务教育全免费,日渐公开透明的民主政治,覆盖13亿人的社保体系……今天的中国,流动社会让人有更多上升机会,权利社会让人有更多保障依靠,开放社会让人有更多成功路径,信息社会让人有更多表达渠道,宏大的国家梦正日益演绎为个人梦,并在每个人的努力奋斗中、在时代的不断进步中,慢慢生根、开花、结果。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具体要求,并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中。这些目标和举措的明确,对人民梦的阶段性特征作出了更为清晰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人民梦的内涵,也为人民梦的实现,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措施。
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都是梦想的筑造者。如果说,“大河没水小河干”阐明的是命运共同体逻辑;“小河有水大河满”则揭示了发展进步的动力机制。
中国梦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着眼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把实现民族复兴与谋求人民福祉统一起来,把实现国家梦与实现人民梦结合起来,把改善民生、为民造福作为实现中国梦的落脚点,使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民族复兴伟业的直接受益者,为民族复兴出力流汗就是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
中国梦坚持发展人民民主,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努力把实现民族复兴与尊重民主权益统一起来,把深化改革,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使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民族复兴伟业的主人翁,为民族复兴贡献才智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把人民群众当作“上帝”加以尊崇,必然会激励他们自觉站在主人翁的立场上,将个人前途命运同整个民族前途命运融为一体,以不断高涨的信心和热情,推动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不断融合。
中国梦是世界梦
中国的富强离不开世界,也有益于世界,这是中国梦世界维度的内涵,反映了中国梦的文明特征。毋庸讳言,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担心、忧虑,乃至恐惧。人类的梦想总是相通的,总是互补互利的。世界如果了解了中国梦的真实故事,应该高兴和欢迎,因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翻开历史,“丝绸之路”,留下的是互利合作的足迹;鉴真东渡日本,传播的是仁慈的佛学和工艺美术;郑和“七下西洋”,播撒的是和平友谊的种子。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传统伦理,文明塑造了我们民族敦厚平和的禀性;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传统哲学,交流孕育了我们民族推己及人的文化;协和万邦的传统历史,影响决定了我们民族和谐共荣的思想。近代以来的列强入侵和连年战乱,中华民族被推入苦难的深渊,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
迈上复兴之路的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和平。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地球村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中国梦的实现,根本要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艰苦奋斗,同时也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没有和平环境,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同样,离开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为自身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我们紧紧抓住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互利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起飞,迈向梦想的脚步坚实而稳健。
与世界共患难、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的中国,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无论是开放市场、引进技术、吸引投资,还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无论是共同应对气候变暖等重大自然灾害,还是合作打击和防范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中国都着眼于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倡导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彼此包容,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近年来,中国既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又在推动世界经济摆脱危机、走出低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证明,中国梦的实现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我国以与国际社会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崭新实践,为人类社会向更高的文明形态演进提供了新的范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
【作者为浙江省委讲师团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