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温柔塘栖江南佳丽

  在2012年全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考核中,塘栖跃居第一。这与塘栖近年来充分利用工业强镇产业基础和千年古镇的人文优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有很大关系。

  今日塘栖,新城是“新旧共生”的建城理念。这里既有古镇休闲游乐续写的历史魅力,也有城市功能完善、城市规划提升带来的现代城市风情。它们像江南佳丽的两面表情,或古朴温柔、宁静浪漫,或时尚热情、生机迸发,留给人品质之城的迷人印象。

  温柔     江南佳丽

  文 刘梅

  专家组点评

  徐志摩在《偶然》中写道:“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无需欢欣,在转瞬间消失了踪影。” 这首诗恰好符合了塘栖古镇留给许多人的印象。它具有历史沉淀的温柔,让偶然邂逅它的人被不凝重不刻意的沉静气质吸引。人们愿意在老杏树下听老人们分享过去的故事,水北街头的叫卖声、奔跑声、弹唱声和古镇古韵形成回声,让人身处当下,心却穿越至往昔。雨天枕着“美人靠”看运河迎送船只,时间在这里与水流同速,让城市忙碌疲惫的身心彻底洗尘。这种古镇风情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叫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新城建设以来,塘栖采用“新旧共生”的理念,在古镇印象基础上,不断丰富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城市规划档次、增添城市在创业、居住和旅游上的承载力。古镇与新城融为一体,互为补充、交相辉映,似一位江南佳丽的不同表情,丰富了人们对城市的体验。这让塘栖如文章所言,不只叫人短暂的心动,更让人向往长久的扎根。城市发展的潜力因此多了深厚的层次。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来塘栖旅游、工作、生活。怀恋它的人始终深爱着它,未曾接触它的人渴望亲密接触。

  如果了解一座城市需要一个窗口,那么塘栖的窗口就是古镇。水北历史街区,以广济桥为背景、京杭大运河为灵魂,向人们展示了由高低错落的明清建筑和曲折有致的七十二条半弄堂构成的江南水乡风貌。这里的每个河埠头、每块被烟火熏得黄黑可拆卸的木板都与塘栖的历史有关。店铺为何要朝着河面挖开门洞营业,沿河长廊下的“美人靠”由何演变而来?一个个谜团,牵引着你走进当地人心中的“塘栖情结”。唯有当你清楚地知道那些历史之于当地人的意义,你才能理解现在的塘栖该如何发展,为何这样发展。

  过去的岁月承载着乡愁和富庶——

  说到塘栖的历史,有三样东西不能不提。一是运河,二是广济桥,三是临水而兴的商铺。

  古老的运河,自北向南逶迤而来,塘栖就坐落在运河的南端,杭州以北,与德清接壤。

  从某种角度而言,塘栖最早的城镇文明得益于京杭大运河的哺育。北宋以前,这里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渔村,渔民散居在此,捕鱼、晒网、休憩。到了元朝张士诚拓宽官塘运河,人们沿塘而栖,镇的雏形才开始显现。

  由于运河穿镇而过,塘栖被交汊的水路分成许多小块,形成了如“出水荷花,比比墩埠,非桥莫通”的特殊地理环境。唐代宝历年间广济桥建成,长83米、高13米的七孔石拱桥横跨运河,塘栖南北镇域得以连接,从此具有现在人们所见的规模。时光荏苒中,广济桥见证了塘栖的变迁。

  在水路航运为主的岁月,塘栖寄托着旅人的浓浓乡愁。它是人们往返杭州途中必经的“小栈”。船舶顺运河南下,见到广济桥的时候,就知道塘栖到了,杭州不远了。许多人近乡情怯,忍不住让船停靠在塘栖的河埠头,找一间客栈住下,在高挑的黄色酒旗、喧闹的市井叫卖和穿梭的生意人里找到这座小镇对旅途辛劳的慰藉。待精神抖擞了,船才会起锚进城。同样,当船舶逆运河北上,船家见到广济桥的时候,就知道真的要离开杭州了。于是许多人又忍不住在塘栖停靠一会,哪怕买点临河叫卖的小食也好,消解他们心中的离愁别绪。渐渐的,沿河的商铺与河岸、码头连成一体,一间挨着一间,形成了今日水北历史街区中连绵不绝几里的特殊景致。这和塘栖作为寄托乡愁的“小栈”历史有莫大渊源。

  除此之外,塘栖还是历史上著名的“水上码头”。四邻八方的产物顺着河流来到塘栖,集散在镇上,发展了尤为发达的集市贸易。尤其在清代至民国时期,塘栖镇内可谓店铺林立,百货充盈;当地的商市,以枇杷、甘蔗、荸荠、鲜鱼最为大宗;形成了朝市、晚市、香市、庙会市等各种集市类型。开典的、囤米的、贸丝的、开车的人都往这里辐辏。富人们也纷纷在此置办产业。现今,水北历史街区保存下来的古宅子、百年老店、乾隆御碑,甚至是每个铺子的廊檐、廊檐下唤名“美人靠”的长椅都与塘栖“水上码头”的盛景有关。

  水北街的仁和木行,创建人是塘栖望族劳家。民国初年建造的房子,现在看来依然气派非凡。高高的封火墙、青瓦覆盖的人字坡屋顶、木雕牛腿、格子门窗,这些都是中式传统民居的特征;地上浇的是“斯门汀”进口水泥,门口镶嵌的是昂贵的进口彩色玻璃,玻璃花纹细腻而典雅。这在当时可谓是最潮流的中西合璧建筑。由此,人们足以推测塘栖商贾在历史上的富庶。

  有人问塘栖为什么处处是廊檐,廊檐下还有唤作“美人靠”的长椅?其实答案也在 “水上码头”的历史中。在米市盛行的年代,塘栖几乎处处是米行。最有趣的是,连那些高高低低的三十六爿半石桥,都搭起了十分讲究的桥棚。一来使行人雨天淋不到雨,二来方便大米交易。现在当地人唤名“美人靠”的长椅,在当时又叫“米床”,许多商贩直接将大米摊在上面,进行买卖。

  人们现在所见的“百年汇昌”在“水上码头”时期又被唤作“汇昌南北货栈”,创始于清朝嘉庆五年,批零兼营,拥有蜡烛、蜜饯、茶食、藕粉四个作坊,经营炒货、南北果品、海产品等二百多种商品。所产蜜饯、蜡烛被道光皇帝选为贡品;是光绪年间故宫的“指定供货商”。民国时期,著名金石大师吴昌硕、现代著名画家丰子恺来此探访好友,每每对这里的货品发出赞赏。如今,“百年汇昌”被杭州市政府、浙江省政府分别命名为 “杭州老字号”、“浙江老字号”,是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虽然过去的木柜改成了玻璃柜,但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历史岁月的美好记忆。

  在当地人心中,塘栖的每一处历史遗存,无论是桥、河、宅子或是商铺等,都是曾经塘栖人乡愁与富庶的代表。它们构筑了塘栖文化的灵魂,是掩藏在沉静古镇外表下那颗永远追求繁荣、浪漫的心。

  现在的创造续写着魅力和繁荣——

  当时代的脚步逐渐淡化历史对 “乡愁小栈”和“水上码头”的记忆,如何续写古镇遗存的今日魅力,成了新城建设者慎谋的抉择。原有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妥善保护,但最重要的是赋予它们新的功能和生命,让塘栖繁荣、浪漫的性格得以传承。

  2008年起,塘栖按照“申遗样板、运河名镇、国际旅游综合体”的定位重新规划古镇片区。已投资25亿元的运河综保工程项目建设为世人演绎了兼具当代风情的古镇塘栖。广济桥依然横跨在运河之上,不同的是它的两端联结了历史和未来两种风情,成为塘栖从历史走向未来的精神符号。

  水北历史街区打造成为具有厚重历史底蕴的风情特色街区。15000平方米的明清建筑,分主题分单元地营造出“古玩天地”、“古河风情”、“水街”、“乾隆御碑人文主题公园”等区块。塘栖旧时遗存的水、桥、巷、弄、寺、街和古运河畔、百姓生活原汁原味地塞入其中,以美食带动这一带的集市贸易,形成了“运河流水哗哗响,塘栖小吃响当当”的新盛景。

  这里有象征着历史文化的百余种民间传统小吃:粢毛肉圆、手工肉粽、定胜糕、梅花糕、生煎包等美味,连浙江卫视《爽食行天下》栏目组都被吸引到访。这里有代表当下生活的国际知名餐饮和塘栖本土老字号企业入驻:王元兴酒楼、肯德基、江南阿二、卧渔楼、丁哥黑鱼馆……人们来古镇搜吃一顿,再去超山赏“十里梅花香雪海”,去丁山湖领略碧波涟漪,参与枇杷节、微电影拍摄、新运河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古镇的周末游内容成为周边人们浪漫、丰富的记忆。

  更有意思的是,随着水南历史街区和市南历史街区建设的日臻成熟,古镇的魅力开始显现不同的诠释方式。在水南时尚街区,人们可以见到高端饭店隐匿于特色建筑之中。它们在空间上形成新老建筑的共生,营造出精致素雅、低调奢华的新古镇气质。站在履痕斑驳的广济桥石阶上,你可以选择在水北悠然度过传统古镇的慢生活,也可以选择在水南感受新型古镇的快频率。一切并不冲突,相反让你享受其中,并欣然接受古镇全新的发展、融合、演绎与繁荣。

  古镇的传奇演变满足了人们对一座城市浪漫热情的想象。产业蓬勃发展、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规划体现远见,让人们愿意在塘栖工作学习生活。它是周边城市休闲度假旅游的绝好去处,也是许多人扎根发展的不错归宿。

  对于打造一座宜业宜居宜游的品质新城而言,塘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里产业基础雄厚。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7家,产值超亿元企业33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2家,上市企业1家;集聚了宝鼎重工、国能汽轮、中强轧辊、富特带钢、争光实业、宝晶生物、运达风电、天地数码科技等一批行业龙头和重点骨干企业。以塘栖枇杷为主的特色精品农业健康发展,成功创建了“中国枇杷之乡”;去年年底,塘栖枇杷成功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农业休闲观光、农家乐旅游和古镇文化旅游快速崛起。塘栖形成了“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柱、旅游业为特色”的多元化产业结构。这为城市走远走长奠定了长久的生命力。

  2011年3月,塘栖正式成为我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乡镇。变身“小城市”的塘栖在体制机制上拥有更多的主动权。2012年,余杭区委、区政府明确区级11个行政主管部门下放50个经济社会管理权限、8个行政执法部门、15个大类行政执法事项给塘栖。行政审批中心、城市综合执法中心、应急维稳中心、就业保障中心、土地储备中心等5+X模式的体制机制促成了塘栖“信息收集-集中交办-联合执法”的城市管理新模式。随着市民之家、文化阅览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中心、历史文化体验中心和体育健身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日益完善,“1+10”城市管理改革深入推进,设立“城市共管日”活动,塘栖的城市管理水平具备了系统化、精细化、智能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特色。

  2012年,塘栖迎来了加快城市建设的全新机遇——京杭大运河申遗正式启动,塘栖运河综保工程将围绕“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对5.87平方公里的老镇区进行综合保护和开发;另外,伴随盲人门球运动的国际化,塘栖“国家盲人门球训练基地”正式升级为亚洲残奥委员会运动中心,是未来国际残疾人体育事业的交流平台。

  依托以上两大机遇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契机,塘栖充分整合产业基础、地理条件、山水资源和古镇文化遗存的多方优势,高标准开启了城市未来的蓝图规划。

  “一湖双城多轴多片”的总体布局形成了塘栖未来“北古、东强、南秀、西进、中新”五大功能中心。其中“北古”以运河综保为代表,将水北历史文化体验区块打造成古镇旅游综合体;“东强”以钱江科技城为代表,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承接杭州主城区企业的梯度转移;“南秀”以超山综保和丁山湖湿地资源为支撑,发展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西进”以老工业园区提升改造为代表,将2.2平方公里的老工业区块打造成先进机械装备制造集聚区;“中新”以亚残奥会运动中心、商贸中心、大型居住区建设为代表,强化城市功能配套,提升人口集聚能力。

  美好的规划需要踏实的行动托举梦想,去年以来,塘栖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截至去年年底,塘栖建成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项目4个,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可提供城镇住房1522套,完成农民分房325套。九龙仓君庭、贝利栖溪望府、龙湖香醍溪岸、广汇栖水珑庭等房地产顺利开盘。华联超市等大型商场成功开业。运河综保景区完成水南、水北商贸综合体、餐饮特色街区建设共计1.82万平方米,另有水南街区在建商贸综合体2.2万平方米,主要用于餐饮、休闲、娱乐、民宿酒店等功能。12月25日,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现场推进会召开之际,投资31.2亿元的秋实路延伸、塘栖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余杭区中医院整体迁建、宝鼎大厦、中广国际贸易大厦、塘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6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塘栖新增落户人口3471人,城市集聚能力不断加强。通过实施《塘栖镇关于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2011~2015年行动计划》、《塘栖镇“名校名师”奖励办法》等政策,塘栖实行教学名园集团化发展。超山中心小学、塘栖成校宿舍楼、柴家坞完小等改造工程,改善了塘栖的办学条件。新成立的第三幼儿园,进一步优化提升塘栖南片学前教育的质量。现在,塘栖有省一级幼儿园两家,分别是一幼、二幼。户籍和教育问题的进一步解决,让人们扎根塘栖少了后顾之忧。

  2013年,塘栖将继续保护与开发并重、文化与节庆并重、投资与融资多元的手段加快城市建设。重点完成人民路以南8公里新城区块控规编制,落实老工业区块的规划调整,为城市发展搭好整体框架。重点布局高速出口商贸物流区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块、枇杷园商业综合区块、水北历史文化体验区块。建成城市规划和运河申遗馆。7月,目标打造大型一站式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佳源房产商业综合体项目,计划开工建设。8月,目标建设7.5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打造大型文化创意综合体的禹昊古建文化创意综合体项目,计划开工。C岛旅游综合体、琵琶湾旅游综合体、雷迪森精品酒店、中国电商园区等项目力争年内完成签约。一个个重点项目的扎实推进让塘栖建设品质新城的理想照进现实。相信在建设者和投资者的一齐努力下,“温柔塘栖、江南佳丽”的城市印象将牢牢抓住人们的心。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温柔塘栖江南佳丽 2013-05-16 浙江日报2013-05-1600013;浙江日报2013-05-1600021;浙江日报2013-05-1600019;浙江日报2013-05-1600015;浙江日报2013-05-1600016;浙江日报2013-05-1600017;浙江日报2013-05-1600026;浙江日报2013-05-1600029;浙江日报2013-05-1600030;浙江日报2013-05-1600031;浙江日报2013-05-1600035;浙江日报2013-05-1600027;浙江日报2013-05-1600023 2 2013年05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