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投入资金3亿 实施项目65个

浙江倾情援建海西州

  记者 廖小清 通讯员 冯海娟

  本报讯 在海拔3400多米的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36岁的旦本加最近格外高兴,因为下个月他就能入住浙江援青园雪合勒小区,结束茫茫草原上的游牧生活。不仅如此,小区门口还配套建起浙江援青幼儿园,牧民的孩子今年新学期就可以在这里入读。

  这是我省项目援青的一个缩影。自2010年6月对口支援海西州以来,我省安排援建资金共计3.09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2.67亿元,援青干部募集资金4226万元,实施的65个援建项目中已有47个投入使用或主体竣工,建成了一批惠及当地各族群众的社会民生项目。

  “你喝喝看,这水就像矿泉水一样,真是太感谢浙江人民了。”格尔木市河东农场地区6村村民祁德华得知记者来自浙江,热情地从水龙头上接来一大碗水。之前,河东农场地区7个村、975户村民的生活用水多项指标不合格,而且缺水严重。援青干部郑文东得知情况后,将改善村民的饮水安全作为自己的第一个援青项目,累计争取资金700万元,彻底解决了村民喝水难的问题。

  当地群众急需什么,援青干部就努力援建什么项目,这是我省项目援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援青指挥部指挥长张明说,我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援青项目和资金重点“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软实力提升倾斜、向急需领域倾斜”,切实选准选好援建项目,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

  不仅如此,援青干部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当地争取项目。在都兰县挂职的援青干部沈卫东发现,县域内的300多公里青藏线易发交通事故,当地较落后的医疗设备根本无法满足伤员的需求。他立即向派出单位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争取项目支持,向都兰县人民医院援赠了一批急救设备,并建立综合抢救室。

  让援青项目既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又为浙企提供良好发展平台,也是我省项目援青的一大特色。依托昆仑经济开发区成立的“柴达木浙江工业园格尔木区”,不到一年已有12家浙企落户,注册资金达25亿元。“浙江有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海西有丰富的资源,来这里投资既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也为企业做大做强找到新平台。”浙商、青海联大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荣华对两地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充满信心。

  一个个项目为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当地高寒、缺氧、干燥与饮食的不适应,也让援青干部得到了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这里缺氧,但我们不缺精神;这里海拔高,但我们的工作标准更高。”援青干部忻忠华说。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浙江倾情援建海西州 2013-05-14 3022992 2 2013年05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