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让听不见的人听见,让看不见的人看见,让站不起来的人站起来——

李方平的三个梦想

  编者按: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今天起,本报推出《中国梦·我的梦》专栏,让我们一起,用信念引领梦想、最美激发梦想、劳动创造梦想、实干成就梦想。

让听不见的人听见,让看不见的人看见,让站不起来的人站起来——

李方平的三个梦想

  记者 李倩

  本报讯 最近,杭州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荣登2012年度红鲱鱼全球最具创新企业100强,这是浙江首个入选红鲱鱼世界百强榜的企业。这份榜单一直被全球投资界誉为“硅谷圣经”,当初,Google、Yahoo、eBay等网站,都是由这一榜单挖掘出来的。

  红鲱鱼选中诺尔康的原因很简单:董事长李方平带领他的创业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生产出中国首个人工耳蜗。

  在人工耳蜗不到一元硬币大小的超薄圆片上,连接着一段不到1/3根头发丝粗细的电丝,通过焊接在上面的26个极微小的电极,外界的声音便精准无误地传到失聪人的耳中。在诺尔康的产品问世之前,全球估值近10亿美元的人工耳蜗市场被3家企业分割,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和美国。2010年完成临床试验之后,诺尔康用一年不到的时间通过了国内六岁及以上患者的植入产品许可审批,去年10月又获得进入欧洲市场的“CE”认证。今年8月诺尔康将正式参与角逐人工耳蜗政府采购计划,结束长久以来这一项目只有3家国外供应商的局面。

  李方平是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八大王”之一,那时他在低压电器经销领域叱咤风云,被誉为“合同大王”。2005年,他结识了当时国际耳蜗峰会主席曾凡刚,开始了自主研发国产耳蜗的攻坚战。如今,他不但在杭州成立了诺尔康公司,还在美国聘请多位人工耳蜗领域的专家,在加州成立了研发中心。

  将技术转化成产品并不像计划中那么顺利。“比如集成,我们要把一张桌子大小的电路板集成到一块硬币大小的植入体里面,还要确保产品能长期满足用户需要。”李方平说,单单攻克这个难点,研发中心就花了两年的时间。

  产品还没出来,研发投入3000万元就花光了,后面的动物试验、临床试验需要更多的资金。听说李方平在做一件填补国内空白、能让失聪者花较少的钱走进有声世界的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他的创业队伍。“股东从最初的7个人,发展到70多个人!”李方平说。

  这些投资者中,不少是李方平的温州老乡,之前他们有的做煤炭生意,有的做外贸,有的做电器,“要钱我们投,一定要圆更多聋人的一个有声梦!”大家的想法出奇地一致。与此同时,中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和浙医二院等单位的大批学者专家也纷纷加盟,形成了一支多学科的研发团队。

  2010年,李方平倾注了5年心血、总研发投入9000多万元的国产人工耳蜗终于在诺尔康问世。

  一套国产人工耳蜗的价格不到进口产品的一半,低价是诺尔康显而易见的优势。

  事实上,“从检测情况看,诺尔康产品的大多数指标优于国外产品,最值得一提的是,它具有中国特色,通过四个电流源共同作用,能够清楚地听清汉语特有的四个声调。”诺尔康的专家银力告诉记者。

  诺尔康的梦想并不仅仅在国内。“我们希望在2015年之前能够拿到美国FDA认证,进入美国市场,让更多的外国人能用上我们的产品。”李方平说。

  杭州未来城里,诺尔康2万平方米的新厂房正在建设,预计明年年底可以投产,到时候产能会比现在大幅提高。

  “我这辈子梦想做成三件事:让听不见的人可以听见,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让看不见的人可以看见,这方面的产品已经在研发阶段;让站不起来的人能够站起来,目前也在研究当中。” 李方平向记者透露,“即使在有生之年我不能实现这些梦想,我也要让我的子孙后代坚持做下去!”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李方平的三个梦想 2013-05-14 3023579 2 2013年05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