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供求难匹配 功能不齐全

舟山爱心超市难以为继

  记者 林上军 通讯员 刘爱妮

  本报讯 日前,舟山市一家慈善超市关门了。主管超市的舟山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捐赠物与困难群体需求不匹配,该超市难以为继,到上个月,最后一个工作人员也离开了。

  该慈善超市位于定海昌国路124号,旁边的天宁电脑店负责人周旭光见证了超市的兴衰。他告诉记者,超市刚开时,人较多,里面基本上都是服装类捐赠品,但时间一长,顾客越来越少,服务员从3个变成1个,如今彻底关了。偶尔有人来开门,是为给房间透透气。

  附近有居民表示,慈善超市顾客越来越少,主要是一些服装比较老式,但东西便宜,性价比高,关门有点可惜。

  2005年9月,该慈善超市正式开业,当时社会各界对此抱有期待。短短几天,在舟山市民政局与慈善总会的努力下,企业和各部门单位共捐助各类物资价值近20万元。

  慈善超市里的商品,一部分用于救济,贫困户可凭市慈善总会发放的“救济卡”在超市里领取;一部分以极优惠的价格出售给普通市民,获得的资金再去购买贫困户迫切需要的物资。超市成为接受社会各界物资捐赠的中介所和配送所。

  “其实对贫困户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油、米和日用小家电等。”曾在该超市工作的顾师傅说,捐赠的粮油等生活必需品有限,仅够给一些特困户,根本没有多余的货物可以上架销售,许多企业把积压的物品捐出,往往派不上用场,造成了供应与需求的不对称。

  记者了解到,我国第一家慈善超市诞生于2003年5月。2004年,国家民政部连续发出两个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建立并积极推广面向社会困难群众的慈善超市。此后两三年内,这种新型基层社会救助平台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

  “要么是不具备慈善功能的超市,要么是不具备超市功能的慈善。”舟山市慈善总会救助部主任张长峰认为,国内慈善超市很难脱离这两种状况。

  “慈善超市是从民政部下属的捐赠中心发展起来的。慈善超市卡原来就是捐赠中心的取货凭证。”张长峰解释,而超市对主管部门的过分依赖,为日后慈善超市的凋零埋下伏笔。

  如何让捐赠物资附加“造血功能”,一些专家认为,慈善超市可以尝试走规模化经营,政府除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支持,不应让政府部门参与主要管理。

  如今,舟山市民政、慈善部门正尝试与弘生百家等超市合作,市民在全市60多家弘生百家连锁店购物时,可以向爱心募捐箱募捐。同时,民政部门向全市低保户家庭发放弘生百家慈善卡,凭卡在会员价的基础上再享受一定额度的优惠,每季度还有不低于30元的免费额度。

  业内人士认为,慈善超市的生存之道,关键是形成一套面向公众的信息对称机制。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其中,相关可行性准入政策需跟上。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舟山爱心超市难以为继 2013-05-14 2997995 2 2013年05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