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财经·投融资

科技兴农渴盼金融“活水”

  方也

  自2004年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聚焦农村问题,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强调科技的重大意义。这份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全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为金融机构扶持与支持农业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但是,农业科技企业本身经营利润不高,经营规模受种种客观条件制约,发展壮大的步伐不快。究其原因:一是原材料来源无规律性。例如中成药制造企业,原材料生产普遍未形成规模,收购地域分散。二是科研投入大,实现效益周期长。一个新的品种研发出来后,先要进行一年的预备实验,然后是为期两年的国家组织的区域测试,根据区域测试的结果,国家有关专家进行审核,经过一年的审定、审核,才可能通过。也就是说,一个品种培育出来后光是审定过程就要4年至5年的时间,最后才能产业化经营。三是资金需求季节性强,耗资大。以中成药加工企业为例,原材料收购期为一季,而生产销售期为一年,可以说是季储年销,资金投入量大而集中,资金回笼分散周期长。

  基于此,农业科技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呈现出资金投入大、使用周期长、见效慢,且农业科技企业点多面广、固定资产规模和企业生产规模分散、信贷抵押不足等特征,这就使金融机构按常规支持实施难度加大。

  上虞市的浙江小精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就很典型。它拥有20多项专利,所生产的插秧机完全可以与世界知名产品相媲美,部分产品性能甚至已超过这些国际名牌。

  但研发过程的艰难却超乎老板徐岳平想象,资金投入也大大超过了预计。当他的自有投资达到7500万元,眼看将后继乏力,幸运的是,农发行在关键时刻鼎力相助,发放了第一笔贷款500万元,现已累计发放贷款9000万元,目前贷款余额尚有3000万元。期间,也有其他银行跟进合作,度过融资难关后,徐岳平的转型之路便顺畅了。

  目前,农业科技企业在融资方面普遍存在的“短腿”是:一缺乏足够的抵押财产。农业科技企业多数生产基地分散,且基地多为划拨、租赁用地,能用于办理抵押的资产不多。二其专用设备虽多,但大多数银行不接受办理抵押。农业科技企业设备是比较多,但大部分都是专用设备,比如制药企业的生产线都是固定生产某一类药品的专用设备,尽管价值高,但多数银行不接受办理抵押。三无形资产难以利用,抵押值太低。对商标权、股权、专利权质押,虽然有些商业银行接受质押,但是质押率最高也只有20%,对于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帮助不大。

  如何实现农业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有效合作,拓展这片信贷“蓝海”,是摆在各级金融机构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准确确定农业科技企业行业参考值。这将会对农业科技企业的信用评级、融资授信,准确确定其风险承受能力、资金需求水平和确定信贷支持力度提供很大的帮助。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农业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于政府补贴、拨款适宜以贷代拨的操作模式,既保证国家资金使用效率,也可防止财政资金支持的漏洞和腐败现象的滋生。


浙江日报 财经·投融资 00008 科技兴农渴盼金融“活水” 2013-05-14 3017737 2 2013年05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