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走读

雅居中,剪乡土回忆

  十八层纸叠在一起,一刀下去,全部穿透,无一丝误差。

  刻刀飞转,黄豆般大小的人物脸部,五官分明,甚至连双眼皮也棱角分明。

  一见面,钱锦铭就用剪纸刀为我们亮了两手绝活。“我很庆幸会刻纸,能将乡土记忆刻成作品,与人分享。”钱锦铭摩挲着刻刀说。

  走进桐村雅居,一块黑底金字的“赋修堂”匾额悬挂正堂。“西塘古时曾称桐村,雅居是指诗意地栖居。”钱锦铭为我们介绍雅居名称的由来。

  这份诗意来自对乡土的熟稔。钱锦铭出身西塘镇金明村的一户贫寒人家,家中排行老四。囿于当时的历史原因,钱锦铭高中毕业后,只能回家务农。“父老乡亲的淳朴,劳作的辛苦,都是我眼中最熟悉的风景。”钱锦铭回忆起当年乡间劳动场景,还能“闻到汗水中充满着活力”的味道,心底暖流涌动。

  自幼爱好画画写字的钱锦铭不禁拿起笔,趁着午休时光,蹲在土岗上,亦或背倚稻垛,将这些“依稀平常”的景物写进诗中。“第一次看到自己的诗歌变成铅字,激动得不得了。” 钱锦铭的处女作发表在《嘉善文化报》上,他看了一遍又一遍。

  “爱上剪纸与电影放映员分不开。” 钱锦铭22岁那年,凭借着小有名气的文艺才能,当上了原西塘公社电影队的放映员。“放映电影前,需要放映一些自己制作的幻灯片。”钱锦铭回忆说,当时要将身边的好人好事等做成生动的幻灯片。

  为了做好一张张幻灯片,钱锦铭仔细钻研了《工农兵》画报上连载的《怎样学剪纸》。没想到,他无师自通,自此爱上了剪纸,一发不可收拾。

  拾阶而上,桐村雅居二楼有一间作品陈列室,展示着近千幅剪纸作品。但见这些作品刀法细腻,线条流畅,纤巧精致。“这套《骄傲的公主》,最近有一位天津的游客一眼相中,一定要买走。”钱锦铭不忍扫了他人的兴,就答应重新刻一套。

  别看作品静美,刻刀却有点“落伍”。“我用过的刻刀有五六十把,基本上都是自己用钢锯条自制而成。”钱锦铭说,自己熟悉的劳作场景和民间传说呈现在刻刀之下。

  令人称奇的是,钱锦铭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可以双手同时执笔,左右开弓,并且左手写反字,可谓一大绝技。对待生活,钱锦铭平静淡泊:坐在古老的厅堂里刻一幅画,弹一首曲,时而给游客来个现场表演,自感简单而超脱,知足而幸福。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20 雅居中,剪乡土回忆 2013-05-14 浙江日报2013-05-1400024 2 2013年05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