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走读

醉园里,
刻江南之韵

  西塘流传一句话:醉园不醉人,醉人不醉园。

  拐入塔湾街,我们步入醉园。但见醉园内厅堂碧池,回廊翠竹,经历百年的石阶被时间磨掉了棱角。

  曲径通幽。走进“艺香斋”,仿佛来到了一个黑白世界,几百幅版画挂满墙壁。一方书桌前,满头银发的老者微微颔首,“请坐,这里便是我的版画天地。”

  桌上,几把刻刀,一块枕木。“虽然年纪大了,但舍不得扔下这把刻刀啊。”王亨依然保持晚上创作的习惯。

  一生寄情于江南水乡,半世迷恋在黑白之中。这是别人给王亨的评价,他也很认同。

  “我给自己的版画系列取名水乡风韵,就是希望用手中的刻刀,将水乡的乡土风情,一笔一划,刻在画中。”一头银发的王亨对家乡情有独钟。

  家乡的景悄然融于情中。西塘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都成了王亨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我从小在西塘长大,对这里的一景一物格外亲切。” 王亨说,许多画面不经意间就在刻刀上呈现出来。

  念小学时,王亨就已学习素描,书包或口袋里经常放着几张白纸,不时就要画上几笔。有一次,他从西塘坐船去魏塘走亲戚。水路漫漫,王亨见船头坐着一位农村老太,头扎一方蓝印花布,脸上爬满皱纹。他便拿出纸笔画了起来,不时抬头望上几眼。

  不料被老太发现,有点恼怒。王亨不知所措之时,同船乘客的表扬解了围:“这孩子画得真不错。”老太看了画也觉得喜欢,就同意继续当他的模特。

  采访中,王亨回忆起这段小插曲,还是一脸开心。“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乡,我的故乡就是这片清秀的水乡。”

  王亨,少年时就初露绘画才气。青年时,慕名拜识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已故著名版画家张怀江,从此受其指点步入了版画的创作。

  作品会说话。《水路漫漫》、《桨声悠悠》、《炊烟袅袅》……王亨的作品中,许多以杨柳作主体,再配以流水、轻舟、弯月、水鸭、老牛等,勾勒出水乡独特的风致。

  让王亨欣慰的是,儿子王小峥受其影响,也迷上了版画创作。王小峥的作品风格豪放、线条粗犷略带抽象。

  “钟表的指针周而复始地绕着圈子,而时间则径直向前走去。”王亨座椅后,挂着他最喜欢的座右铭。“生活宁静,创作却要与时间赛跑,想要留更多记忆给这方土地。”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20 醉园里,
刻江南之韵
2013-05-14 浙江日报2013-05-1400016 2 2013年05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