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走读

那盏点了五百年的天灯

  县委报道组 汪峻

  村口树,廊桥,天灯,常山县新昌乡对坞村注定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树是大樟树,已有300多岁,廊桥满身的古朴沧桑,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的侵袭,但是那盏天灯的确比树更久远,它已点了整整500年。灯下斑驳的烛台架,清晰地明示着山民的虔诚。与之伴随的是那传唱了500年的天灯故事,一个美得让人窒息的故事。

  廊桥下,小溪一路向北,绕山而流,汇入芙蓉湖。有溪亦有路,溪流如鸳,山路如鸯,这是条北上之路。书生赶考,缘溪行至对坞,已是又累又饿,而天色已晚,前方充斥着无数未知的的危险。

  村口树被风吹得沙沙作响,路边有农舍,男人不在家,小娘子好心收留,让他借宿了一晚,天明书生复又上路。然而,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返家男人无法容忍。面对着男人与族人无尽的责难,小娘子愤而在村口树上上吊自尽,以证清白。

  越明年,书生高中,回到山村报恩。知悉此事,哀伤不已,遂在那村口树前立下了天灯。一清二白的山茶油被点燃、升起,为小娘子照亮了那条通往天堂的路途。人面不知何处去,漫山的山茶花绽放一地。

  故事的桥段一般,但悲剧总能引起人的共鸣,刻骨铭心。若再细思量,这个凄美的故事,十分耐人回味。都说山里人天性淳朴,且山深礼教不深,何至于将人逼上如此绝路?书生这一路北上风尘仆仆,获得最大的助力不会是在这里、需要感恩的不止这一人,却为何要费尽周折,第一时间寻到这户人家报恩?这背后的缘由究竟是什么?

  种种疑问之下,让人不得不去联想那是个怎样的小娘子:山里人青山绿水养就,是真正的大自然的女儿,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的就是这些山中的精灵。这里原先的乡名就叫芙蓉,不知是否与当地女子样貌出众有关,但那小娘子绝对美艳,证据凿凿。

  这场悲剧中,家里男人是因为狐疑和猜忌,村民更多的是眼红、起哄,小娘子所承受的压力和自身的美艳是成正比的,就这样一个能让整村骚动、发难、以至逼上绝路的女人,岂会是俗物。同样,我们的书生也不是简单来报恩的,究竟这个恩情该如何去报,本身就是个问题,专程赶来说些客气话、馈赠些钱物,还是许下些承诺?难道他就不是为了再来看一眼那个让自己心动的身影么?

  继而,人们总想追问,那一夜,到底发生过什么事?肯定的是,两人之间是清清白白的,小娘子用生命证明了,而书生也是心中无私、坦坦荡荡回到村中升起了天灯。但是,两人亦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互有好感,这也是人性。

  席慕容说,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人们也常说女人是花,而新婚的女人则是这朵花开得最艳的时候,书生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轻触到这一瞬间的灿烂。

  相交甚多,知己难觅,红颜知己更是凤毛麟角,或许小娘子就是《边城》里的翠翠,那双水灵灵的眼睛,望一眼就早已勾定了书生的魂,无时无刻不在撩拨着他要再过来看一眼的心绪。这时再说下小娘子,中国文化基因里,落魄书生成为大众的最爱,不是毫无理由的,也从来都是有现实基础的。

  世代生活在大山里的小娘子,书生的到来是个莫大的冲击,与山里人的粗犷、厚实是完全不同的风味。此刻的她若已心动了,却是不敢行动的。只是这场暴风骤雨来的太突然、太意外,让她无以应对。谣言似刀固然不错,但若心底无私,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抗争,不会当场走上绝路。面对铺天盖地的责难,她应该心里很慌乱,无法理清这种情感的对错。而在情感的混乱中,人往往最容易走向极端。

  小娘子香消玉殒了,天灯冉冉升起,村人狂躁的心一下子冷却了下来。最为复杂的是人心,就在前一刻,伤风败俗是借口,只是隐藏在人性中的阴暗面寻机肆意宣泄最好的机会。因为只有这一刻,众人都可批着道德的外衣,堂而皇之、肆无忌惮地实施着冷暴力,莫名的狂欢着。

  或许,书生点亮那盏明灯时,心中莫不就在寄托着那无限的惆怅,也更渴望能用这盏灯,去驱散人们心中的阴霾。人性是共通的,此前大家的所为是出自私欲,而当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众皆惊醒,为此,也甘心守护着这盏天灯500年,故事传唱了500年。

  天灯下,廊桥里,老人依旧在回忆着人生,孩童在玩嬉着,懵懂着,桥底溪水潺潺,无时不涤荡着人们的心灵。此刻,再望向天灯,没来由的心中一痛,依稀能看见一个柔美的身影从灯上升起,在那洁净的天空里,飞扬,飞扬。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20 那盏点了五百年的天灯 2013-05-14 3002783 2 2013年05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