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人文世界

比大禹治水更早的
水利工程良渚大坝之谜(一)

  【引子】

  大约在距今4300年左右,一场特大洪水席卷了中国东南部,洪水不知持续了多久,以致于在今天的余杭一带,普遍留下了1米多厚的沉积层,当时人们耕种的田地以及许多的小河与湿地,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淹没了,这层厚厚的黄土使这里近5000年以前的文明销声匿迹。

  直到2000年以后的战国时代,才重新有人回到这块土地上耕种和生活,经历秦汉以后,这里又逐渐地热闹了起来。但对于近5000年以前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事情,却已无人知晓。只是从大禹治水的传说中,还似乎隐约保留了一点对那场可怕洪水的记忆。

  大禹治水,千年奇功,名垂青史。这,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

  今天的余杭原名为“禹航”,传说是大禹治水在此停航登陆之地。在余杭良渚的一个新发现,将重写历史。因为,人们已然发现,这里或还存在着比大禹治水更早的水利工程——良渚大坝,其巧妙的防洪功能,是良渚文明得以繁荣的一个重要屏障。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让我们一起用“走、转、改”的热情拥抱“浙江大发现”,走近这尚未揭开神秘面纱的远古大坝。

  【觅踪】

  驱车从杭州出发沿老104国道西行,穿过良渚镇,就是杭城北郊的瓶窑镇。这里农田纵横,农耕气息,扑面而来。可曾想象,时光倒转近5000年前,在同样一片土地上,有一座良渚古国,盛极一时。

  在历史尘埃的掩埋下,这座古城尘封了历史的记忆,静静在地下躺了近5000年。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轰动一时。如今,这里或将出现一个更重大的发现——古城外围有着最早的水利系统,良渚先民人工堆筑了好几道防洪大坝。

  “我们通过考古发现,良渚古城外围可能有一组水坝,它是整个良渚遗址外围的水利工程。”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王宁远告诉我们,一旦被证实,那么良渚大坝将成为中国文明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宣告的是近5000年前良渚人的智慧。

  在良渚工作站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幅老旧的良渚遗址群的平面图。上面被各种彩笔做满了记号,暗红色的一圈城墙,淡粉的块状外围居民区……在良渚遗址群落的西北面,横亘着一条长长的鲜红色的粗线体,各段粗细不一,分外惹眼,这就是良渚大坝。

  到目前为止,良渚大坝总共发现了长长短短十几段,最长的有6.5公里,短的大概只有几十米,但这些发现还从未向外公布过。

  这些“坝”修建在几座山峰包夹的山谷之间,良渚人将“坝”用分散的山头连成一体,形成一道长达数公里的屏障,从而达到使山洪改道的目的,让繁盛一时的良渚古城免遭水患。

  在古城的西北角靠近大遮山脚下,横亘着一条狭长的土丘,当地人称之为塘山。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长的一段良渚大坝。我们在王宁远的陪同下,“拜访”了塘山遗址。

  一路蜿蜒曲折,来到了遗址现场。如今,道路崎岖,碎石满地,因为修路,土丘已经被拦腰截断,只见两侧厚厚的黄土堆截面,树木的根系依然盘根错节深扎土中,剖面夹杂着石块。

  遗址上还散布着一些农户,土丘上的植被以早竹和茶树为主,地里种着一大片火红色的不知名植物,好似鲜艳的红毯。

  站在近5000年前的塘山大坝上,风吹过,周遭的树木呜呜作响,仿佛是历史对今人的问候。伸手触摸露出土的石块一角,忍不住感叹:这就是近5000年前的石头!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 00017 比大禹治水更早的
水利工程良渚大坝之谜(一)
2013-05-10 浙江日报2013-05-1000011 2 2013年05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