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阅读会

把书籍阅读当作精神家园的人永远都会有!书籍吸引我们的,除了本身的内容、开本、色泽、图案之外,还包含着某种无形之物:某个场景、某些人物、某种情绪、某次相遇,甚至,某种气味、声音和光线。人与书,有聚,有散。无论聚散,都是故事,都是因缘。我们想做的,就是从眼下中国每年30万种的出版物中,为您推荐有缘之书,拓展看世界的视角,慰藉不完美的人生。

他的宇宙有多美

跨越科学的边界

  特约撰稿 王丫米

  (菠萝科学奖策划人)

  某个时刻,假如一台巨型收音机记录下人类所有的对话,大概99%的内容会从存档里被删除。 因为这其中不乏“你发邮件了吗”“中午吃什么”这样的口水对话,或者“他喜欢我吗”、“我下个月会不会升职”之类的情感倾诉。

  但如果你在北京五道口的咖啡馆遇到理论物理学家李淼,大概你们的对话就会进入到那百分之一有内容的存档。

  作为中国研究超弦理论学者中的前三名,就算话题再家常,他的回答总是在另外一个维度。这没法避免,在他的领域中,宇宙大爆炸到万物撕裂是常用的时间尺度,而宇宙最小的构成和宇宙的边缘是他研究的课题。在这样的视角下,注定了我们和他的生活背景虽然都是地球,思想却是在各自的平行宇宙产生。

  以往他的若干本理论著作,连部分理论物理博士看得都懵懵懂懂,只有极少数人能和他分享。直到他出了《越弱越暗越美丽》这本能读得懂的书,我们才有机会游历一个科学家原本孤独的思想花园。

  但在阅读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习惯了世俗的生活,觉得追问生活的意义是件没意义的事,他的思考显然是多余的。但那些对万事万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总觉得生活应该有另外一种面貌,而且觉得思维是最大乐趣的人,一定不能错过。

  最重要的是,人在仰望星空试图理解“宇宙无限”这个概念时,面对太阳都会死亡,人类终将灭绝的命运,常会产生人生本无意义的消极念头,从而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生活中,宁可为卑微琐碎的生活发愁,也不愿再去了解事物的本质,思考生命的意义。而这位写诗、听古典音乐、热爱文学和哲学的科学家,从细小的生活到哲学命题的宏大思考,结合物理学用睿智的文字心平气和地讲来,呈现了理性且乐观生活的可能性。

  比如一块气泡巧克力,我们想到的是热量和减肥问题,他却从巧克力内部的气泡,看到真空暗能量75%的宇宙,顺便科普一下暗物质的常识;抬头看看城市灰霾的天空,我们忍不住第N次抱怨环境污染对身体的危害,他却讲起《雾都孤儿》和英国工业革命之间的关联,甚至会轻声读到卡尔·桑德堡那首名为《雾》的短诗——

  雾来了

  蹑着猫的细步

  它静静地弓腰

  蹲着俯瞰

  港湾和城市

  再向前走去

  过度的忧伤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只有达成感性与理性的平衡,才能让生活和心灵变得饱满充盈。所以面对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他没有跟着感慨时间的无情和死亡的残酷,而是一本正经地指出,时间只能从过去流到未来,是热力学的原因,熵增大的过程,旅行到未来在物理学中是允许的,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的时间延缓效应。

  在这本书里,李淼把生活中很多熟悉的事情和现象,和黑洞、暗物质、万有引力、相对论等物理学交织起来,读来亲切又新奇,不时又把读者带入思考。

  像《阿凡达》这样的电影,流光溢彩的视觉盛宴震撼了大部分人,大家谈论的是3D技术的进步,他却行到水穷处,跨越科学的边界,淡淡讲述灵魂运输大概是一种量子通讯的过程,以及量子传输的原理和现状。

  也许正是他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才有这样超然的心态面对灵魂和生命。就像写到《黑客帝国》中的尼奥在母体中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间悲愤恐慌时,他不慌不忙地介绍了笛卡尔的冥想、普特南“缸中的大脑”,并假想在实验室中利用巨大的能量制造出小宇宙,通过固定大小的隧道与实验室连接起来,在隧道之外,小宇宙不断膨胀,渐渐演化出新的宇宙。

  可能他自己并未意识到,正是像他一样的科学家,在这个星球上,共同构建了一个真实存在的思想宇宙。对于大多数忙碌生活里的人来说,可能终生都无法进入到这个世界。但当我们沉浸在自怜自艾的情绪里,并且为自己的生存状态懊恼,或者为无法掌控一些事情愤怒时,翻翻《越暗越弱越美丽》这本书,在另一种思想的指引下,把目光投向之前从未抵达过的深邃空间,不用去管那些定理及其存在的理由,仅仅感受思想宇宙的壮美与瑰丽,也许之前的忧虑就会一扫而空,也能由此进入生活中另一个美好的平行宇宙。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阅读会 00019 他的宇宙有多美 2013-05-10 3016941 2 2013年05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