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事业单位为何“遇冷”

  方力

  近日,杭州市85家市属事业单位进行公开招聘,共推出168个岗位,但由于报考人数不足,有9家单位的18个岗位最终未开考,还有两个岗位招聘计划减半。一向热门的事业单位如今却“遇冷”,引起社会关注。

  难道就业已经不成问题?供需矛盾已经解决?当然不是。事实上,反观今年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人数较往年有所增加,而到目前为止,应届毕业生就业协议签订率还低于往年,许多应届毕业生也直呼找工作好难。一边是报考人数不足,一边是找不到工作,为何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

  笔者了解后发现,这些被取消的岗位“门槛”设置都较高,不仅专业性强,而且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级职称和相关工作经验等,就算对学历和工作经验没有太高要求的岗位,也设置了其他一大堆要求,显然在现在的求职者中,能同时达到这些要求的人寥寥无几。对于很多年轻的求职者来说,根本没有工作经验,面对一大堆招聘要求,连“敲门”的机会都没有。

  笔者以为,虽然是秉着择优的原则,但是也应该从社会、从求职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毕竟在就业中匹配度很重要,岗位再多,如果没有合适的求职者,也是徒然。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政策干预,在无人报考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因为满足全部要求的人并非一定优秀,而优秀的人很可能不限于这些条条框框。

  作为大学生来说,在就业时要理性对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必死盯“铁饭碗”,基层就业天地宽,要乐于在基层的大熔炉里锻炼自己,磨炼意志,提升经验,打拼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事业单位为何“遇冷” 2013-05-09 3018196 2 2013年05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