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政治纵深·倡廉

■记者手记

  重拳整治公款消费,差不多已经有半年了。相比对治理成效的认同,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担心吃喝之风的回潮。这并不是杞人忧天。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也不乏有业内人士表示,“再过一阵,风头过去了,生意肯定还会回来。”这样的笃定,是对私人会所、内部食堂“生意兴隆”的走势预判,却也是对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禁令”的挑战。

  都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公款吃喝问题上的“躲猫猫”,也许满足了官员们的口腹之欲,伤害的却是百姓的感情与真心。

  这次,中央和省委动了真格,我们要做的、能做的,就是认真执行好、监督好。纪检监察部门的暗访与监督不能松懈,要敢于曝光“顶风作案”的官员;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官员加强自律,有吃饭的工夫,不如把手上的工作认真做好。

  当然,治标更要治本,整顿公款吃喝,制度是基础。公务接待预算要公开化、透明化,三公经费的审计和监督要加强,公务接待的标准更要规范。省政协委员范柏乃曾提议,纪检、监察部门建个“公款招待网”,一个地方,所有的公款吃喝,某天某日,哪些人参加,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总价几何,每一桌都上网公示,一个月后,纳税人没有异议方可报销。我们不妨一试?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倡廉 00018 ■记者手记 2013-05-09 3007405 2 2013年05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