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上山种菜,牛!
本报讯 (记者 李月红) 在武义县,过去,农民培育食用菌都是自己做菌棒,费时费力成本高不说,品质也难以保证。自从省农科院派来了科技特派员蔡为明,建起了食用菌基地,给农民统一提供从优质菌棒到技术服务的“一条龙服务”,全县食用菌产业从千家万户散种发展为规模化生产,年产值超3亿元,成了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不仅是食用菌,当地高山蔬菜、畜牧、茶叶这些响当当的“亿元土特产”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少不了科技特派员的身影。近年来,省农科院以科技特派员为载体,为武义县提供推广、技术、咨询等全方位科技服务。双方以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为重点,以科技项目、示范基地为支撑,合作经营、联合研发,陆续实施50多个农业科技项目,提升了武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现代农业的田野里,科技特派员输出的不仅仅是技术。他们通过带头入股、技术支撑,增强了当地农民的种植信心。都说板栗是农产品的“弱势群体”,可是在外办企业多年的柳城镇农民胡建武却毅然返乡,种上了170多亩的板栗林。因为,科技特派员金梅松不但在镇里蹲点,还带头入股并担任总技术顾问,成立了武义县宣平板栗专业合作社。在金梅松的示范带动下,合作社农户已从最初的50户增加到了280户,该镇也成了我省三大板栗集散地之一。
“除了助农致富,在更大程度上,科技特派员应在发展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保障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武义县委书记陈伟说。
不仅在武义县,近10年来,省农科院共派出科技特派员11批、985人次,占全省派出的科技特派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分布在全省25个欠发达县(市、区)的66个偏远乡镇,累计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863个,建立示范基地8.5万亩,提供新品种、新技术3200多项次,帮助创办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166家,培训农民10.5万人次,该院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