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浙江99处跻身国保

  本报杭州5月6日讯

  记者 刘慧

  今天,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国务院此次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上榜名单中,浙江有99处文保单位跻身全国重点行列。

  本次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仍沿用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采用的分类和排序,即依次分为:古遗址516处、古墓葬186处、古建筑795处、石窟寺及石刻11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29处、其他7处,为历批国保中数量之最。至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4295处。

  此次第七批国保评选,大量具有突出文化价值的遗产受到人们关注。保护的对象从原来的古建筑、石刻、石窟寺、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等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对象,扩展到了文化景观、文化线路、工业遗产、20世纪建筑遗产等具有文化、社会等价值的新类型。如杭州西湖十景、保俶塔、丁家山毛泽东读书处、中美联合公报起草处旧址、浙江兴业银行旧址、司徒雷登故居、新安江水电站等。

  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建设的成绩,也反映了世界遗产保护对我国国家层面文化遗产保护的带动作用。无论是西湖作为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是正在进行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大运河、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都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理解认识这些新的遗产类型价值,保护管理这些遗产积累了经验。

  “随着七批国保单位的公布,意味着4295处不可移动文物纳入了国家重点保护的视野。”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说,国保单位的增加,使大量有突出文化价值的遗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他认为,这种变化反映出世界遗产保护对我国国家一级文化遗产保护的带动作用。

  不过,文物有了法定身份后,更大的挑战在于后续保护。有专家直言,缺乏经费已成当前文物保护面临的现实困难,保护资金如何保障和跟进是国保单位必须要迈的门槛。据了解,申请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意味着有资格申请经费,但并不确保一定能申请到。国家会根据项目的重要性,以及地方的具体能力来分配经费。以浙江为例,有部分国家级文保单位申请到了中央经费,比如飞来峰造像,国家投入几十万元,但主要还是依靠省内的经费。对于没有申请到国家经费的国保单位以及省级和县级的文保单位,都是由省内自行解决经费,进行维修和保护。

  省文物局有关专家介绍,省财政每年支出文物维护费用达4000多万元,在全国各省中投入并不算多,主要办法还是调动市县的积极性,将财权往下移。比如像经济比较发达的杭州市,每年支出5000万元专门用于补助县区的文物维护,目前已经坚持了5年,余杭区每年也会投入2000万元。而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市,每年也会投入几百万元。对于此次新核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局将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引导企业保护好产权私有的文保单位。

  国保评选一向是重质不重量。据悉,国家文物局还将不定期抽查省内巡检,对保护不善的国保单位应亮黄牌或除名。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浙江99处跻身国保 2013-05-07 3013871 2 2013年05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