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艺文志

文章导航

忆罗老与金华

  编者按:去年的5月14日,“万里长城第一人”、营造学社最后一位见证者、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老人离世,本刊刊发了金华市政协副秘书长、文史委员会主任方竟成先生的长篇追念文章《盈者罗哲文》。时光荏苒,再过些日子,便是罗老一周年的忌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深情地回忆了当年在金华市委书记任上与罗老的不解之缘,表达了对罗老为金华特例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呕心沥血的由衷追念。

  仇保兴

  塞缪尔·厄尔曼在其名篇“青春”中写道:“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像、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涌流。”这仿佛就是罗哲文老先生的真实写照。凡是与罗老有过一面之交的人,无一不被他那充满青春活力的形象和深沉幽默的谈吐所感染。我与罗老结缘源自对金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申请。

  1994年,国务院批准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达99座。对是否继续审批名城,产生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99座名城有代表性,基本涵盖了中国古城的各种特征,今后应基本不再批名城;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是一个具有3000多个城巿的文明古国,古城和文物众多,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护古城力度相比,名城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且以申报促保护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罗老是后一种意见的积极宣传和推行者。

  当时发生了一个金华市未能列入历史文化名城的意外事件。金华是长江中下游万年稻作文明发韧地,秦置乌伤,三国吴设东阳郡后,历为郡、州、府治所在地。南宋地近京畿,金华学派与朱熹之说齐名。骆宾王、贯休、王淮、吕祖谦及近现代黄宾虹、何氏三杰、陈望道、吴晗、冯雪峰、艾青均为金华人士。婺江穿城而过,江北旧城风貌犹在,唐之前子城格局城墙尚存,历代文物古迹具有连续性。全国最大的太平天国遗址和李清照深沉颂咏的八咏楼,是其代表性的文化遗产。至于金华火腿、斗牛、婺剧,早已声名远扬。由于职能部门缺乏敏感性,甚至为了5万元申报经费而推诿,致使具有如此文化底蕴的金华在前三批国家名城申报中“名落孙山”。各界反映较大,都为之扼腕。

  当时我任市委书记,作出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并提出了“辟新区、保旧城,复风貌、保子城,继文脉、保重点”的指导方针,编制古子城历史文化区保护规划,整体保护古子城,系统抢救濒危文物,组建市名城委和巿文物局等有效措施。但鉴于当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已有约定,原则上不再向国务院推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此难度较大。

  1995年4月中旬,罗老和郑孝燮、谢凝高、鲍世行、何绿萍等专家来浙江永嘉楠溪江,论证保护规划。我闻讯后,即派市文管会负责人方竟成专程赶往楠溪江,并交代一定要将罗老一行“抢”到金华来。

  由于仙居县县长的一再挽留,加之接罗老的车出了故障不得不换车,罗老抵达金华已临近子夜。我和其他领导一直在金华宾馆等候,与他共进晚餐,但罗老一定不肯,一再让方竟成告诉我,请我们先回。于是,罗老、郑老这些大家,在途中路过的缙云湖镇的一个农家饭店用了简单的乡土晚餐。

  罗老亲切朴实、如海一样的渊博知识给人深刻印象。他对金华申报的指导方针和措施予以肯定,并旗帜鲜明地认为金华是够格的。他说,梁思成当年建议,另建一个行政区,将北京旧城包括城墙加以保护,现在看来是有远见的。金华能在城镇化过程中主动辟新区,保旧城,并把子城作为城巿之根加以整体保护,是很有意义的。

  罗老认为,名城有“硬”与“软”两个方面,“硬”是指旧城、街、文物,对金华来说,古子城很重要,“软”是指传统文化,诗词歌赋,名人名事,非遗技艺等等,这方面金华的婺剧、火腿、斗牛,还有黄大仙很出名。罗老风趣地对我说,名城很值得追求,但要舍得付出代价啰!我们共同认为,把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工作保护和利用好,比申报本身更为重要。

  罗老那天走路一只脚高,一只脚低,原来是在前一天在温岭方山考察中扭伤了脚。我劝他休息,但他连连摆手,一定坚持按日程安排急着去古子城。金华的医生用红外线作了消炎消肿处置,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小毛,找来布鞋给他换上。罗老乐呵呵地说,金华待人很温暖,怪不得李清照三次到金华,写了不少好诗好词。

  在罗老等专家的指导下,金华的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有了突破,不久,省政府特例批准金华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市委决定建立市名城委和市文物局,聘请罗老、郑老等为市名城委顾问。那年年底,费孝通副委员长去福建考察时,特意中间在金华停留了一站促进名城申报。费老说,金华醒过来了,城市新老之间彼此协调。

  1997年8月,市委决定打通侍王府中轴线,搬迁金华师范。这是保护重点文物、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决策,也是增强古子城历史文化元素的具体举措。罗老知情后十分高兴,与郑孝燮、胡继高、朱自煊等著名专家联名给浙江省省长柴松岳写信,请省政府支持。柴松岳省长十分重视,召开了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和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协调会,予以金华鼎力支持。

  1998年9月,全国政协常委朱作霖、副秘书长周干峙、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宋堃等重量级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建议国务院特例批准金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联名提案。为促进提案落实,罗老和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副主任张鹤镛,还有郑老、胡老一起,又一次来到金华。罗老对金华选择的名城实现途径和各项工作进展表示满意,他鼓励金华要争取成为第100个名城。针对金华历史街区比较薄弱的状况,强调要加大对古子城的保护力度,赞赏金华市采纳郑老、朱自煊等专家意见,八咏路两边老建筑改拆为保的做法。

  这次考察形成的长篇调研报告《关于浙江金华市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考察报告》,全国政协办公厅以正式文件报送中办、国办。1999年4月,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在当时全国申报的吐鲁番、常州、湖州等15城市中,唯一筛选出金华并联合发文上报国务院,建议特例批准。

  金华的名城申报历经了12年的艰难历程,历任市委、市政府均予重视和推进。2006年,金华市委决定重新启动申报,并在法治规划、机构建设、历史街区、重点文物上做了有效工作。回到名城文物第一线工作的方竟成告诉我,罗老又来过金华多次,对金华的名城保护、博物馆建设和八咏楼李清照文化挖掘,悉心指导。在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国务院终于在2007年3月18日,批准列金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华人实现了一个长久的梦!其中,罗老功不可没。罗老平时和霭可亲,不计较生活细节,万事都好商量,但遇保护文物大事则十分顶真,有时会争得脸红耳赤。为了金华能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罗老竭尽全力,四处宣传,甚至与老朋友但又是不同意见者拉下脸面,是一个多么率真可敬的长者。据我了解,罗老对金华的贡献,申报名城仅仅是一例。罗老的厚爱充满了金华的山山水水,文物古迹。比如侍王府的危墙壁画抢救、吴晗故居保护、黄山八面厅升格国保、兰溪国保批准和维修、武义两个村落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等,都得到了罗老无私而有力的支持。谓罗老对金华人民恩重如山,并不为过。

  虽然罗老西行已一周年,但他那炽热的情怀和永不衰退的青春活力仍然感染着与他交往过的每一个人。特追忆罗老在金华的那些琐事,以纪念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师长。

  青春永驻的罗老,您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二○一三年三月十三日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艺文志 00018 忆罗老与金华 2013-04-26 2988636 2 2013年04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