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新环境下理财新趋势:

重风险防范谋长期收益

  本报杭州4月23日讯

  记者 夏芬娟 刘刚

  一季度经济数据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未来宏观调控动向?在现有宏观经济形势下,大众理财产品又将出现怎样的新特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和宜信财富首席财富管理专家吕骐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谈及金融环境的未来变化以及理财趋势,长期从事国内宏观经济研究的卢锋先从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背景去分析。

  “政策环境正在面临阶段性转型,宏观调控政策短期的长期的政策变化,用4个字概括即为求稳、谋变。”卢锋说。他分析,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走势发散,显示宏观经济“稳而未稳”。依据对经济走势原因以及新政府宏调方针分析,短期政策可能会适度微调,继续观察,毕竟“一动不如一静”。但着眼长远,新时期宏调手段宽泛化,取得成就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因而深化改革以更好发挥汇率利率价格调节作用,减少宏调概念下产业与微观干预,会成为中期改革的重要看点。

  在此背景下,卢锋进一步分析指出,在一系列的改革背后,金融领域的调控基调和侧重也会有所变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信贷资金在社会总融资的占比变化:2002年银行信贷资金占比高达95.5%,到2012年下降到只有60%,通过银行间接融资比例出现30%的回落背后,最重要的就是理财产品、委托信托和信托贷款以及各种企业债、城投债的爆发性增长。而这背后,是中国经济实现阶段性提升的结果,这种比例变化趋势也成为未来金融的功能出现更加多样化趋势的一个信号。

  但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宏观调控模式的问题。如利率工具反应呆滞、价格机制没有理顺带来的货币管理困难多、通胀必然导致的物价上涨过快等问题。“过去十年扩张,阶段性的重新洗牌,宏观扩张导致的金融风险的累积到了严肃对待的时候。”卢锋分析,因而政府在观察权衡保增长和防风险时,更有可能将防风险放在更高的位置。因此,卢锋建议,企业或者个人在未来的理财投资决策中,都反思下:资金是否偏紧,投资的盘子是否偏大,提高风险意识。

  也是在这样一个宏观经济形势下,在美国金融界“混迹”多年的吕骐也提醒国内的投资者:热衷短期财富的快速增长是非常态的投资行为。

  “未来的投资,比的是谁更有耐心进行长期投资,更重视长期积累。” 吕骐分析,之所以现在的中国存在着大量高收益机会,是受益于现有并不成熟的金融机制。但是随着资产证券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化,资金的使用效率会提高,随之而来投资收益率也会进一步下降。如现在国内一些基于信用的固定收益率产品,动辄年化收益12%甚至更高,而且更喜欢一年、两年的投资周期。而在美国,十年以内的债券都只能算是短期债券,30年才是中期债券,而且年化收益率不过5%甚至更低。这是必然趋势。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重风险防范谋长期收益 2013-04-24 3000146 2 2013年04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