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接力,我们守望相助
生命接力,我们守望相助
据新华社四川芦山4月21日电
芦山县人民医院被震裂的大楼背面,一片面积不到一个足球场大的空地上,一顶顶或绿色、或白色的帐篷紧密相连。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支医疗救护队,在此汇聚成震中规模最大的医疗点。
地震发生后,在灾区抢救生命最为关键的时刻,生命的接力在这里不断上演。
12岁小女孩高诗琴:
“妈妈不哭,我不怕疼”
腹腔出血、脾脏破裂、肋骨骨折、失血800多毫升……20日23点50分许,被紧急送往解放军第42医院救护队的宝兴县灵关镇12岁小女孩高诗琴,生命垂危。
“她刚从卫生间出来,走到楼梯时就被砸倒了。”母亲李春琼含泪说,“房子是10年前盖的,一震,垮了。地在动,砖头也往下落。我不敢过去,就在卧室里大声喊:‘诗琴,快出来,你快出来……’她是自己慢慢爬出来的,头上都是血,我跑步过去刚一抱她,娃儿就再也撑不住了,滑了下去……”
“她父亲在重庆打工。我抱不动她,邻居跑过来帮忙,用三轮车送到镇医院。我们是第一个到镇医院的,医院也震裂了,医生都在外面。孩子脸刷白刷白的,输液、包扎,又不能转出来,路都断了……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她大伯、姑夫和我,在什邡救援队的帮助下,走山路用平板车拉出来的。天还下着雨,山路有的地方也断了,救援队就抬着她走……走到天全县老场村才和芦山县的120救护车接上头。”李春琼说。
“小女孩病情危重,没时间运送出去。我们立即在野战手术车里与解放军总医院两位专家远程会诊,协调了600毫升O型血,4位肝胆外科医生从20日午夜一直手术到次日凌晨两点,浑身都湿透了。”第42医院肝胆外科专家李灿说,“手术很成功!小女孩现在各项生命体征都很稳定。这也是地震以来在灾区施行的第一例重症手术。”
“手术后,她醒过来才喊了几声痛。娃儿坚强得很,一直都没有哭。听见我哭,她还喊我,妈妈不哭,我不怕疼,不哭了……娃儿平时活泼得很,喜欢运动,爱打羽毛球,在灵关镇中心小学五年级读书,还是英语课代表,平常考试成绩都是八九十分。”李春琼擦擦眼泪,“以后,还得让娃儿继续好好学习!”
66岁退休老人俞洪群:
“解放军照顾我挺好的”
66岁的俞洪群老人眼眶青肿,左眼裹着厚厚的白纱布,脖子上瘀积着几道血痕,安静地躺在医疗帐篷里。
“我工作在乌鲁木齐,老家在芦山县,退休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回老家看看。这次有半年没回老家了,老伴和儿女都在新疆,我就一个人4月16号坐飞机回芦山。可谁知才回来三四天,地震就来了。”俞洪群老人缓缓地说,“昨天早上7点多出来买菜,莴笋、白菜,花了十几块钱。正在路上走着,就地震了,路边的墙也塌了。头一次遇到地震,我把菜往地下一扔,赶紧跑……可还是被飞来的砖头砸到了眼睛和右手。”
“当时我就被一群穿军装的和路过的群众送到医院。”俞洪群老人说,“儿子昨天打电话要坐飞机赶过来,我没让他来,伤也不重。再说了,现在灾区交通这么紧张,应该把有限的道路资源让给更有需要的人。解放军照顾我挺好的,没什么担心的。等过些日子,我就回乌鲁木齐。”
“老人的伤不重,养些日子就能康复。我们有什么吃的都先紧着老人,有些志愿者也送来一些东西。”护士许利宏说,“我们会把老人当亲妈妈一样照顾好。”
18岁高三学生骆梦晓:
“快高考了,得抓紧了”
21日,芦山灾区接连发生几次较强余震。下午两点多,18岁的芦山中学高三五班学生骆梦晓被六七位同班同学送到医疗点救治,在等待胸透的时候,突然晕倒。
“早上7点多,我们13个同学去龙门乡当志愿者,在当地小学和医院帮助搭帐篷、发物资,12点坐好心人的摩托车回县城时,他被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砸倒了。”骆梦晓的同学张艺馨边哭边说,“我在最后面,看见石头往下砸,他和摩托车司机一下子就倒地下了。我当时都吓蒙了,哭了……这时候正好从龙门乡开来一辆120急救车,就赶紧送过来。”
骆梦晓的奶奶随后也来到医疗点。“他父亲在外地打工,我们家就在龙门乡的大路边,他回家看都没看我就跑去当志愿者了。”奶奶一边说,眼泪一边禁不住流了下来。
在同学甘兴宇眼里,骆梦晓是个很正直、很有责任感的好兄弟:“5班是文科重点班,他成绩不错,体育也很好,喜欢助人为乐。”
“地震后,教学楼、食堂都裂了,不能上课了,我们就在学校打扫卫生,帮助搭帐篷,到医院抬病人。能帮的时候就帮,该帮的时候就帮。”骆梦晓的另一位女同学冯娜说。
“我们班48个人,只有7个男生,地震时他们个个冲在前面。平时觉得他们男生也不怎么样,但关键时刻很给力,很有责任感!”张艺馨说。
“经过检查,骆梦晓左胸被大面积擦伤,右腿挫伤,并不严重。之所以晕倒,是因为这两天劳累过度造成的,多休息几天就能恢复。”第42医院副院长苏永林说。
“疼不疼?”记者问躺在病床上的骆梦晓。
“有一点。我身体好,能顶得住。”骆梦晓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房子塌了没什么,只要人没事就好。与那些不幸遇难的人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过几天也要复课,快高考了,我可不能老这么躺着,得抓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