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记者再访兰溪上华街道下余村——

养鸭大户为“禽”所困

  本报兰溪4月19日电

  记者 陆遥 童颖骏

  市委报道组 王寅峰

  兰溪市上华街道下余村是记者的基层联系点,过去两年中,我们曾7次走访这个养鸭大村,记录村民的喜怒哀乐。H7N9禽流感来袭,老朋友们过得如何,牵动着记者的心。

  刚进村,就碰到街道驻村的兽医郑长生。“鸭子卖不动,蛋价也跌,有点担心。”踩着泥泞的鹅卵石路,郑医生将我们带进傅正松家占地600多平方米的鸭棚。满棚鸭子“嘎嘎嘎”地欢叫着,扑腾着翅膀。60岁的老傅正忙着拌饲料。

  鸭棚里隔出七八平方米的房间,外加一间小卧室,构成老傅的生活空间。儿女在外地,老伴也去带孙子了,只剩他一人守鸭棚。或许因为是雨天,鸭子的膻味、排泄物的氨水味、饲料的腥气混在一起,让记者感到有些刺鼻。老傅也说:“味道是难闻,亲戚过来,把整个头都包起来。”

  每天凌晨3时许,老傅就起床捡鸭蛋,2700多只鸭蛋,要3个半小时到4小时才捡完,再装箱拉去村口的禽蛋交易市场。还要拌饲料、喂饲料、垫稻草、打扫鸭舍,马不停蹄忙上8小时。

  苦也好,累也好,为的是讨个好生活。可去年蛋价下滑,一年忙碌老傅还亏2万元,“哪怕去打小工每天都能挣100元,还管饭。”但家里的2亩多田、存款都投在了养鸭上,当年3万多元钱搭起来的鸭棚,现在要搭建起码花上15万元。当了20多年“鸭司令”的老傅不忍放弃,咬牙坚持。

  “最近蛋价冲高又回落,心痛啊!”傅正松家的3000多只秋鸭是去年9月抓来的,如今正当壮年,产蛋率在90%以上。老傅翻了翻记录本告诉我们:今年3月5日之后,行情一路看涨,3月下旬收购价高达每斤5.5元,比去年同期高出近2元。然而4月初以来,鸭蛋隔几天就掉次价,跌到了每斤5元。

  下余村的鸭蛋,多被收购后送往江苏吴江等地加工成皮蛋。鲜蛋存放一周后就没法做皮蛋,所以产蛋三四天内得及时销完。如此一来,养殖户越发缺乏议价权,蛋价高低全凭“收购商多不多,鸭蛋是否供不应求”。

  “这半个月,一辆外地车都没开进来,贩销户少了起码三分之一。安徽、福建等地做咸鸭蛋的人,也没露脸。”老傅细心观察着,也对家门口禽蛋市场的萧条表示担心。最近一次的饲料涨价,让他每天增加几十元成本,而蛋价的缩水,跌去的都是净利润,“目前每天还能勉强赚200多块钱,可要是蛋价跌到4.5元以下,就得亏本。”

  “老傅,宽宽心,咱们这一带总算没发生疫情,而且你的情况,比村里20多户养春鸭的要好。”郑长生插话说:“去年春天抓来的鸭子,这阵子卖老鸭正当时,上月最高卖到44元一只(大约1.5公斤)。可清明节以来,一只都没卖出去。”“幸好鸭蛋还能卖点钱,”老傅补充说:“不然,一只老鸭每天吃掉近5毛钱的饲料,亏大了。”

  “郑医生最近挨家挨户通知禽流感的情况,让我们做好防疫和消毒——尽量不让鸭子换住处,不从外地进青年鸭。”穿着蓝色工作服和黄色高筒靴的老傅说,村里人防疫意识增强了,一周一次的鸭舍消毒已改成2天一次,出门要换掉工作服,回家再换上工作服和工作靴,马虎不得。

  昨天下午2时,兰溪市供销合作社和兰溪农村合作银行的几位负责人来到村里,召集10多位养鸭大户询问情况,还透露了让大家安心的利好消息:由供销合作社担保,养殖户向银行贷款的话,除了利息优惠外,还可享受30%至40%的政府贴息。

  “谢谢你们关心,现在人和鸭都健康,产蛋率高,是最值得开心的。盼着坏行情快点过去,禽蛋市场能热闹起来。”老傅跟我们握手言别,又套上手套,搅拌饲料去了。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养鸭大户为“禽”所困 2013-04-20 2993650 2 2013年04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