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新浙商

王星记“扇”变

  记者 吴妙丽

  通讯员 姚珏

  本报讯 3月里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杭州市长板巷的尽头,王星记创业产业园内,董事长孙亚青起身送走法国知名化妆品牌巴黎欧莱雅的客人。楼下车间里,制扇师傅正在为另一个法国大牌迪奥订单打样。

  长长的办公桌上,静卧着一方白底黑字书有“禅荷影思”的雅致木礼盒。《禅荷影思》是去年风靡一时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获奖画册、首部微博创意图文书,孙亚青告诉记者,王星记和出版方合作订制了这样的礼盒。打开看,一把扇子绘着浓彩重墨的荷花,和精美的影像集一道静静地诠释着生活之禅。

  案头,一副考究的乌漆扇架上摆着上下两把线条简洁的孔雀扇,这是王星记和浙江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的智慧结晶。这个灵感来自孔雀开屏的设计去年获得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

  时尚、新潮、现代。

  138岁的王星记,处处透着新意。

  老产品有新扇粉

  扇粉是王星记的粉丝们给自己的“昵称”。

  3月7号,扇粉“姜花那么肥”在百度贴吧和新浪微博发起征集帖,向王星记团购500把订制的刻花团扇。

  召集令一呼百应,发出后的第二天上午,已有超过450位扇粉报名参团,王星记官方微博即刻和粉丝互动,赶制了一批特订的刻花团扇由天猫商城发往全国各地。

  “姜花那么肥”表示,这把偶遇之后勾起她团购欲望的刻花团扇,和以往所见都有所不同:“扇面形状趋于椭圆,刻花和用色也比较大胆和现代”,她在召集令中形容为“很萌很萌”。由于王星记天猫商城店可售的同款扇子印有上海世博logo,不符合“姜花那么肥”追求的个性化,她思来想去,发起“这辈子第一次团购”,把热爱“沉淀物”的人召集起来,向王星记买扇。

  这把既非名贵材料制作、也没有名家大师题字的团扇,冲破传统与岁月的隔阂,迅速掳获众多80后、90后。

  老字号有新设计

  “老派”的王星记能如此吸引年轻人,孙亚青并不感意外。

  今天的王星记,扇已非扇。它可以是名人书画、精工细雕的艺术雅集,也可以是与杭派女装相映成趣的时尚搭配,更可以是风雅先生手上养身养心的把玩之物。

  “情人节送巧克力,几年之后或许就想不起当时的味道;何不换成王星记的情侣扇,将那份美好凝固下来?”孙亚青告诉记者,这几年王星记就在不停地做一件事:在设计上下功夫,从传统文化挖掘新元素,从新时尚里延展扇文化。王星记的情侣扇,正是讨好了年轻人的信物情结;而婚庆扇,依据的是老底子的风俗“新娘子,扇扇子,荣华富贵一辈子”,融入现代设计后大受市场欢迎。

  “要对市场主动出击,王星记就不能倚老卖老。”孙亚青说。

  2008年开始,王星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扇子设计大奖赛。“不断创新才能持续发展。合作的院校提供了不少新元素,信息多、变化快,产量提升。”孙亚青告诉记者,她希望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业设计能发生更深层次的碰撞,比如新型材料的运用、功能上的拓宽等。

  浙江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与王星记的深度合作从2011年开始。年轻的朱昱宁老师和他的团队提出把扇子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去卖,分为高端和普通礼品两类,然后根据不同的文化主题进行全方位的策划和设计。“我们的团队通常用一周进行文案调研,再用一周画草图和效果图,然后是和厂方交流、修改、打样,同时进行推广、包装、策划。每一个文化主题,都会设计一整套的礼品,连扇架、包装盒、吊坠等配套环节都会一一折射主题设计的印记。”朱昱宁说。

  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给素来强调“工”的王星记带来一阵新风。朱昱宁团队最近研发成功的扇面图案智能化辅助设计系统,令新产品上市速度不断加快。

  越民族越世界

  越民族,越世界。孙亚青说,王星记要做扇子世界中的大牌。

  王星记正式和国际品牌牵手是2011年。其时,要从诸多竞争者中赢得迪奥青睐,有人提议,“要么适当降低报价?”孙亚青反问:“为什么?难道我们有什么问题?”最终, 尽管报价最高,迪奥最终还是选择了时尚与内涵兼具的王星记,订制10万把扇子以配合当时新推出的女士系列香水。

  合作之初,有人发怵那一叠厚厚的合同“太多要求,难保万一”,孙亚青不许退缩:“我们等的就是这样的机会。”她将机会描述为“就像一把梭子,两头尖、中间大,刚来时会有刺痛,它要走时却是飞快”。

  截至目前,圣罗兰、迪奥等多家国际大牌都用上了王星记的扇子。巴黎欧莱雅也特地赶来杭州洽谈合作事宜。“大牌卖的是文化、是理念、是故事,塑造品牌、培育消费者,策划是重点。”被孙亚青请到公司的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大师、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一语点金,“和一般企业比,老字号的文化底蕴是无尽的宝藏,王星记完全可以走得更远。” 孙亚青深以为然。2012年,王星记举办了中国首届扇艺节,挖掘各地扇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懂得继而欣赏。

  从12年前的负资产到今天固定资产数千万元、年销售额2300多万元,藏品更是价值连城的新王星记,面对更大的市场却选择开始做减法,走量的外单逐渐减少。“今后要越做越精。机会给你了,跑得太快也会摔。”孙亚青说,时至今日,王星记扇子仍坚持手工制作,最繁琐的黑纸扇88道工序全部由师傅们合作完成。

  展开手边一把扇子,孙亚青伸出手指在扇柄和扇骨上快速来回滑动:“你看,它是多么光滑、细腻,你甚至能感受到师傅们制作时的温度。”孙亚青坚信,这些有灵魂、能承载记忆的有生命力的活的艺术品,一定会在市场上绽放日益稀缺的高附加值。


浙江日报 经济·新浙商 00010 王星记“扇”变 2013-03-29 2959321 2 2013年03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