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新浙商

  桐庐城西百江镇有个生态景区叫“天子地”。1600年前的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就降生在这里。

  如今,浩瀚无际的森林植被,层峦叠翠;情趣盎然的山瀑飞泉,散落其间。一条小溪盘绕山脚下,穿行于峰谷之间,玲珑的湖泊泛着蓝光,水中鱼群衔尾浮游。

  神奇的要数天子洞了,又是一处人间仙境。

  面积16000平方米,高阔的洞天、幽深的暗河、悬空的瀑布、密集的钟乳石,似万千神斧凿就,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汇成气势雄伟的洞穴大观。还有山羊醉水潭、担谷石等众多景观。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保持着原始的亚热带常绿叶林风貌,有植物157科1147种,穿山甲、山羊等野生动物50余种。

  天子地的由来在《史记》中虽未出现翔实文字,但在当地流传至今已有1600多年了。据传东晋末期,北方战乱不止,百姓纷纷弃家南迁。官授郡功曹(郡守属吏)的刘翘辞官携夫人从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千里迢迢辗转来到百江附近的山沟沟(今天子地)隐居避难,以种地、砍柴维持生计。翌年,刘翘夫人生育一子,取名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刘裕少年时,行止有龙势虎志之说。东晋孝武帝时,天下复又太平,他们举家离开山沟沟迁徙至京口(今江苏镇江)落户。刘裕青年时投身行伍,开始了戎马生涯,转战南北,立下显赫战功,先后受封相国、宋公,位在诸侯之上。公元420年,刘裕称帝,是为武帝。刘裕登基的第二年春,率文武百官重返他出生地,果见山沟沟里绿水长流、山花织锦、莺啼蝶飞,美不胜收,不禁龙颜大悦,遂下旨封为天子地。天子地的名字历经千年不改,喻示着她的悠远传奇。

  位于天子地风景区入口处,是一座古村落遗址,系刘裕出生地和居住地。这里青山、秀水同田园、小桥、竹园浑然一体,优美的环境同日常劳作连成一片,充满了田园风光和乡村情趣。在此地选址建造天子村是基于天子文化基础与自然环境特色的准确提炼,对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天子村占地50余亩,沿山坡而建,层叠有序,廊道盘回,颇具古时江南民居建筑风格。沿路竹影婆娑,草坪青青,花木扶疏。根据天子村的功能需要,进行了合理布局,村内有舒适的客房,宽敞的餐厅,典雅的会议室,天子居、御膳房、歌舞表演厅、民间工艺美术馆、传统手工作坊、乡村游乐坊等度假设施及地方风味美食一应俱全,透出浓厚的山野气息。

  峡谷溪瀑游览区,峡谷长1000多米,宽30至70米不等,一条宽6米的源坞溪流贯穿全谷,形成两山夹一水的天子地峡谷,左右群山流泉飞瀑,蔚为壮观,这里是天子刘裕戏水观瀑之地。在环境上,充分利用山谷和水资源,在位于半山腰的三迭瀑附近,设计建造了“天子观瀑亭”,供游客观景。登上观瀑台,三迭瀑犹如白龙出山,声如雷鸣,荡着细碎的波光,唾珠咳玉般直注碧潭。潭水像滚沸了一样,水花四溅,在碧潭里略一浮游后,拥银堆雪般夺路而去,顺着层层叠叠的峭壁蜿蜒直下,又形成一道垂直落差30多米的呼啸瀑布,贴崖腾跃游窜,溅落在块垒纵横的溪底岩石上,飞起一大片散瀑,注入潭中。接着又汇合成一股澎湃的激流,凌空猛扑下来,化作无数的旋涡,无数的水花,奔腾游曳,势不可挡。瀑声阵阵,流泉叮咚,在幽谷中回荡,经久不息。

  位于三迭瀑上方百米处,是天子游憩消夏的地方,名为天子洞。天子洞是个石灰岩溶洞,分3个洞厅,厅厅相通。洞中景观洁白无瑕。洞中景观的策划设计,尽可能根据景石特征并突出天子文化,以强化观赏效果。比如,第一洞厅有一道钟乳石梁飞架东西两端,长16米,宽4米,如人卧其上,洁白如雪,熠熠发光,石梁下水雾弥漫,此景取名为“天子卧云”。以瀑布、流水见长的第二洞厅,泉流声声,琴韵袅袅,一方高15米、宽8米的瀑布前,有一石笋,形似人在驻足仰望,此景取名“天子观瀑”。地形跌宕起伏的第三洞厅,琳琅满目的钟乳石拔地而起,每株石笋都是一件精巧的工艺品。尤以那状如白色蜡烛的石笋让人叹为观止,高达20余米,顶天立地,据说是专供刘裕进洞读书写字用的,故取名天子烛,石柱满身斑驳,酷似燃烧的蜡烛流下的丝丝蜡油。石柱顶端虽不见火苗蹿跳,却仿佛有烛光摇曳,谁见了都会说声“绝”。

  登上海拔700米高的山顶眺望,只见群山环抱,山峰雄伟挺拔,东西两条山脉酷似两条巨大的青龙“走”向湖泊,把辽阔的湖泊抱入怀中,形成“两龙戏水”的自然奇观。如天子村建在“龙”口中,天子湖建在“龙腹”中,茶楼建在“龙爪”旁……以便达到景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天人合一”的效应。 (袁伟 彭燕妮)

  “天子地”的昨天与今天

  ·资 讯·

  景区中的天子村


浙江日报 经济·新浙商 00010 2013-03-26 浙江日报2013-03-2600009;浙江日报2013-03-2600007;浙江日报2013-03-2600008;浙江日报2013-03-2600011;浙江日报2013-03-2600010 2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