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和省海洋与渔业局助农服务活动来到南浔——
“养鱼宝典”送到塘边
记者 苏靖 刘元斌 通讯员 卢艳
“春雷响,万物长。养蚕多栽桑,养鱼挖池塘。”今天上午,雨后初晴,浙北平原春意盎然。
本报和省海洋与渔业局联手组织的助农增收送服务活动来到湖州市南浔区,为农民送上了由水产养殖技术书籍、优质种苗以及水质改良剂、增氧泵等生产资料组成的助农增收“大礼包”。
来自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以及湖州市当地农业部门的水产养殖专家,现场为农民讲解安全高效养殖配套技术,并到鱼塘边“问诊把脉”,解决养殖户的实际问题。
同是养鱼,你亏他赚有讲究
南浔区是我省著名的淡水鱼养殖基地,去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近17万亩,水产品产量近9万吨,渔业总产值超过17亿元。养殖品种20余种,黑鱼、青鱼、黄颡鱼、鳜鱼、河蟹……
按当地农民的说法:“基本上你们餐桌上能见到的淡水鱼品种,这里都有得养”。今天举办活动所在的和孚镇河东村就是远近闻名的黄颡鱼养殖基地。
从村办公楼望出去,四周都是一片片的鱼塘,池水盈盈,堤岸上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
上午8点多,村办公楼前的小广场上就聚满了闻讯而来的农民,他们大多是当地的养殖户,也有从邻近的菱湖、千金等淡水鱼养殖大镇赶来的。养殖户们簇拥在一个个咨询台前,向专家们问这问那,台上准备的技术资料、书籍很快就被拿光了。
河东村村民吴建章穿着湿漉漉的皮长裤,显然是从池塘里干活刚上来。他承包了30多亩水塘养黄颡鱼,去年每亩净收入有2000元。对今年的行情他很担心,“黄颡鱼价格跌得猛,饲料、租金成本都在涨,如果不提高养殖技术,就可能要亏本了。”他说他就是来向专家讨“药方”的。
交谈中,发现不同的养殖户效益相差很大,同样是养黄颡鱼,高的每亩有五六千元,低的只有一两千,甚至亏本。因此,怎样提高养殖水平,成了农民们关心的话题。专家们则将新品种鱼苗、综合高产配套技术等一一介绍给农民。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杨国梁告诉记者,提高养殖技术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包括种苗、相应配套技术等。像黄颡鱼,雄体能长到二三两一尾,雌体长到一两左右就不大长了,不但影响产量,价格也上不去。常规品种雌雄比例1∶1左右,而采用新技术繁育的黄颡鱼苗,雄体比例能占到9成以上,采用这样的种苗,效益就大不一样了。
除了现场咨询,专家们还来到农民的养殖塘边,问诊把脉。河东村村民费根财正在渔塘里撒泼一种叫氨基酸的水质调节剂。养了30多年鱼的他在村里算是个老把式了,去年养殖黄颡鱼平均亩效益有五千多元,算是比较高的。
不过,杨所长还是向他提了建议:将现在用的增氧泵改成底增氧式的,因为他的养殖密度较高,底增氧式的增氧泵增氧效果好,而且至少可节电一半以上,可以减少成本。费根财听了高兴地答应试试。
当天上午,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向南浔区农民赠送了价值15万元左右的优质鱼苗。
安全养殖,卖者安心吃者放心
现在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很关心。其实,作为生产者,养殖户对如何提高安全生产水产也很关心。
当天,南浔区4家水产养殖协会收到的增收大礼包中,除了增氧泵等生产物资外,还包含了10套水质快速检测盒。据介绍,利用快速检测盒,在10来分钟时间内,就能对鱼塘的水质,包括PH值、氧含量、富营养化程度等,作出准确的测定。
陈塔水产合作社社长丁勤勇开心地说,这正是合作社急需的设备。有了对水质的准确把握,就能提高水产品的健康养殖水平,减少鱼药用量。“现在水产养殖要取得高效益,就要走精品化、品牌化的道路,你要树品牌,质量安全是基础。”
丁勤勇告诉我们,合作社对社员的安全生产管得比较严,上市水产品要进行抽检,确保不含有害物质残留。但他同时认为水产安全生产是个系统工程,现在“准出”——水产品上市合作社在管,但“准入”——像饲料、鱼药以及周边的水环境控制,还需要养殖户、政府以及上游的饲料鱼药生产厂家等共同努力。作为合作社,也在努力倡导健康安全的养殖模式。
在当天举办的专家讲座上,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处长刘定康反复向养殖户们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现在检测技术很先进,一个标准游泳池里放入一粒黄豆大的氯霉素制剂,都能检测出来。使用违禁药品,不但面临经济处罚,还将承担法律责任……”
台下的养殖户听得很专心。养殖户陈水初告诉记者,鱼药用多了,危害消费者健康,也增加了成本,对养殖户也不是好事。养鱼就怕鱼发病,不发病就意味着有钱赚,要减少鱼药用量,还得在管理、技术上下功夫。他对专家推广的混合生态养殖模式很感兴趣。
同其他参加活动的养殖户一样,陈水初也得到了一份本次活动赠送的水质改良剂。据介绍,这实际上是一份微生物制剂,通过增加水体中有益菌的数量来抵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减少鱼病的发生概率。
远程问诊,助农服务天天送
这么多养殖户来到活动现场,体现了农民对科技的渴求。不少专家都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欢迎养殖户在生产中碰到问题,随时来问。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现场演示的养殖病害远程诊断系统使用方法更是吸引了养殖户们的关注。
这套系统是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去年开发成功的一套利用网络实现远程咨询的服务系统。打开网站,可以看到省内水产养殖方面的专家都在上面,除了列举各种鱼病的症状和防治办法外,还根据不同水产品开出一个一个“专科”,每个“专科”都有专家值班。养殖户在生产中碰到问题,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甚至视频的方式直接向专家咨询。
陈水初说,这真是太好了。因为现在养殖大户家里一般都配备电脑,有了这套系统,向专家求助就方便多了。陈水初告诉我们,鱼病的发作往往比较突然,病情发展又比较快。每次让专家来村里帮忙诊治,不太现实也容易耽误最佳时机,扩大病害损失。现在,等于随时随地专家都在身边,“而且不是一个,是一群。”
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俞永跃告诉记者,现在渔业生产面临的风险很多,包括市场风险和生产风险等,增强农民抗风险的能力,关键在提高科学养殖和管理的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服务方式,将助农增收送服务活动常态化,将优质的种苗、高产的养殖技术、健康生态安全的养殖模式,及时送到渔农民手中,不断提高我省渔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南浔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技术推广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将在技术、种苗、渔具以及生产规划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加快南浔区建设现代化淡水鱼养殖基地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