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工业强省

德清:合力强工业 实现新崛起

德清通用航空产业待起航

  德清:合力强工业 实现新崛起

  工业是经济建设的重点,也是县域发展的基础。德清县加快工业强县建设,关键是创工业强区(开发区和园区)、工业强镇和工业强企,这是夯实富民强县根基的必然选择。

 ——德清县委书记 张晓强

  策划 李昌先 沈凤珍 撰稿 仇欢

  【按 语】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浙江发展的主引擎,“十二五”浙江要继续走在前列,工业必须走在前列。省委、省政府强调要真正把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和发展实体经济的牛鼻子来抓,突出打造一批工业强县(市、区)和龙头骨干企业,努力走出一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工业强省的新路子。

  号角已经吹响,战鼓已经擂起,猎猎战旗已在浙江各地飘扬。战况如何?排兵布阵是否到位?粮草辎重有否跟上?行军路径是否科学?有否阶段性成果和可资借鉴之经验?本报特推出“建设工业强省,浙江在行动”大型系列专题,旨在一线传递鲜活的场面,推动工作落实。

  本篇主角——德清县,该县通过不断优化传统产业结构,积极探寻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逆境谋势,危中寻机,奋力突围。德清立足当下,只争朝夕,在缜密分析自身优势与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的前提下,科学系统地推进工业强县建设,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产业前瞻』

扶摇直上“三千里”

德清通用航空产业待起航

  世界现代航空诞生于1908年的美国,时至今日,世界航空工业走过了百年历程。综观当今世界各国大型航空航天企业,大都经历过兴衰沉浮的过程。航空工业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紧密相连。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航空航天工业迅猛发展,当今世界的通用航空产业正以“空天巨擘”的全新面貌示人。

  在我国,通用航空即将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政策信号不断增强,产业资本、投资基金高度关注,各路力量蓄势待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顺时应势,放眼高远,德清,正在挺进通用航空领域,着力打造一个灿烂的航空产业王国。德清县委书记张晓强说:“随着3000米以下低空开放政策的实施,通用航空基地将对德清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目前,“浙江省首个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在德清县的工业蓝图中雏形显现。前不久,该基地被确定为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航空仿真模拟器(机)、直升机总装制造两大特色产业,并拓展机载设备、航空零部件、固定翼飞机等通航高技术制造领域,同时发展航空器展示销售、航空培训教育、飞机维护和修理、航空器融资租赁及保险等通航服务,逐步建立一个集整机与部件研发、制造、销售、培训、维修、租赁和展会为一体的,涉及多个行业的空港经济体。按照该基地2011年至2015年规划,到2015年累计项目投资额有望达到10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

  随着各大项目相继落地,一扇浙江通航产业通向春天的蓝色大门也将逐渐开启。

  总投资50亿元年产100台航空模拟器(机)的项目落户于德清,并兼营航空教育、飞行驾驶执照培训、仿真科技展等。总投资5亿美元年产能为200架直升机的项目,投产后主营直升机制造、飞机总装等,并配套建立航材库、中心实验室、研究设计院等。目前,公司已完成注册,一期资金已到位,今年将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做好项目落地工作。

  与之相生,一批与通用航空产业相关的企业将紧随而来。德清县发改委主任章洪春介绍,目前浙江南洋传感器制造有限公司与中国航天十一院合作,计划投资5亿元生产传感器;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则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5研究所合作投资生产电子元器件。

  如果说8000米以上的高空是专业飞行的舞台,那么3000米以下的低空,将有望使更多普通人士自由地翱翔。德清,满怀触碰天空的梦想与壮志,正在破茧化蝶中。

关键词:量质并举——实现转型升级的双轮驱动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百业强。德清县以“工业强县”为目标,不断演绎出工业经济的加速度。以工业的新突破带动现代化进程的大提速,追求的绝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财富累积,更重要的是由内而外品质的变化,为43万德清人带来幸福额度的充盈。

  莫干山麓,下渚湖畔,有一座山水兼得的江南秀城——德清。以绿色为发展底色的德清,因其诗情画意的景色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以饱满的生态意境展示她的美。视线从生态转移到经济上来,这是一个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发达地区,从现代化工业中折射出来的开放与包容成就了一个更吸引人的德清,她正以强者之风范助推着湖州工业强市建设。

  随着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饰建材三大主导产业的异军突起,德清迎来了从“农业强县”到“工业强县”真正的世纪之变。如今,翻开德清工业发展蓝皮书,再细细读之,你会感受到工业强县建设阵阵鼓点的激越与振奋。

  2012年,德清全县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35.5亿元;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饰建材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产值的比重达到62.9%。以湖州市首家超百亿企业升华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方阵不断壮大,全县上市企业增至6家。2013年1月至2月,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4%,发展态势良好。

  浙江丽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禹越镇工业集中区,是从上海迁来的“浙商回归”项目,2012年3月正式奠基,8月份投产,当年实现产值6027万元。这就是“速度”的演绎,企业负责人一句话道出了“丽源速度”的内涵:“对我们企业来说没有效率就没有效益。”“丽源速度”的案例是德清工业提速发展的有力佐证。

  经历了近年的宏观经济变动、风云跌宕的国际金融危机,德清工业企业发展的脚步依然稳健,规模以上企业数不仅没有出现减少的现象,2012年还新进53家规模企业。目前,全县已有30余家企业成为各自细分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在30%以上。

  “没有速度就没有发展的质量,量质并举是德清工业追求的目标,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双轮驱动。”德清县委书记张晓强强调了德清工业的发展理念。他认为,工业化发展阶段可以加快推进,但不可逾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业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进则退”的地区兴衰史。即使那些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欧美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也纷纷提出了“再工业化”。速度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发展姿态,是一系列转型的支撑。

关键词:“3+X”布局——两化融合提升产业层次

“3+X”这是一个德清工业产业的发展模式,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饰建材三大主导产业引领,推动“X”所代表的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同步布局。特别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以飞机模拟器生产导入为标志的航空产业,将成为德清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新兴增长点。而以科技新城为依托通过两化融合提升产业层次,德清验证了两化融合是现代工业生命力所在的真谛。

  “今天的抉择,就是明天的命运。”近年来,德清县引龙头、带集群、成产业,先后成功引进天堂伞业、大川空分、德润重工、中航蓝天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德清县发改委提供的资料表明,2009年以来,该县已承接引进“大好高”项目89项。德清工业发展后劲十足。

  至“十一五”末,德清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饰建材三大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占到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8.2%;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5.5%;符合现代工业发展方向的高附加值、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的新兴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也日渐提升。

  德清近年成为我省工业发展的一方高地与德清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密切相关。《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把德清列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紧密层,全方位、网络化的杭州大都市开发格局已经形成,其带来的功能空间重组,十分有利于德清集聚高端要素,抢占发展先机。

  对此,德清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十一五”以来,德清通过大力推动三大主导产业向大平台集聚,已经形成了以生物医药省级产业集群示范区和通用航空省高技术产业基地等为代表的若干个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和集群,为工业强县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技术平台和组织架构,为德清的县域经济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开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

  至“十一五”末,德清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德清工业园三大平台累计投入资金40.3亿元,24.5平方公里工业平台拉开框架开工建设,其中德清经济开发区已列入省级十强,并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对工业化来说,信息化就是“倍增器”和“催化剂”。2011年5月,由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和德清县人民政府联合共建的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正式落户德清科技新城,为德清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添上浓重一笔。

  如果把一个城市的所有地理信息都汇集起来,就可以建设一个虚拟的城市空间,这就是所谓的数字城市。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大、资源消耗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等优势,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已被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产业,预计未来地理信息产业每年将以25%的速度增长。

  当前信息化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德清提出,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产品制造、研发设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的有效结合,从而全面提升信息化带动工业装备智能化、企业生产自动化和企业管理精细化的水平。

关键词:“政产学研金介用”——新崛起的动力支撑

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持续增长的基石都是技术创新。在工业革命前,工匠和农民是创新的主要源泉。工业革命则是通过科技取代了基于经验的传统生产方式,加速了工业发展的步伐。德清的变迁亦是如此,她紧握科技创新这一撑杆,跨越了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个台阶。

  30年前,德清一批企业在“星期天工程师”的基础上,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在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成果转让方面合作,建立了“科研生产联合体”,开创了最早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被称为“德清模式”。

  后金融危机的当下,传统发展模式遭遇要素瓶颈收紧、先发优势减弱、产业软肋日显等诸多挑战,亟待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对此,德清积极果敢,行动有力。

  从2011年到德清任职开始,张晓强就开始和德清人一样思考起如何深化“德清模式”。德清县人均GDP刚刚突破1万美元,按照经济学家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他清楚地认识到德清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工业基础还不够牢固,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增长动力还不够强。“德清模式”要怎么深化很关键,他说:“创新光靠买是买不来的,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是各地比较切合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德清县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德清模式”,以“产”为主导、“学、研”为基础,突出“用”字当头、“介”来服务、“金”为动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介用”紧密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系。前不久,德清县获批成为浙江省第一家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实现科研成果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快速有效的“无缝”对接,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快、服务优、效益佳的产业化示范高地。作为首批省金融创新示范县,德清新崛起有着金融服务的强有力支撑。

  德清县建设省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旨在打造一个集成果收集、评估、咨询、发布、展示、对接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同时带动培育和发展德清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

  为进一步强化成果转化中试和连片推广应用,德清县将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在龙头企业中建设一批具有行业辐射能力的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试基地;加强与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在工业自动化、服务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组织实施连片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从最初的“产学研”到“政产学研金”到现在“政产学研金介用”,科技创新的“德清模式”正在不断深化、提升,必将对德清建设工业强县起到强大的推动与支撑作用。

关键词:

强基固本——扶持企业实招迭出

企业是产业的根基,是工业创强的主体,没有一大批筋强骨壮的企业,建设工业强县只会是空中楼阁,德清深谙其理。在其出台的关于打造工业强县若干意见中,从头至尾,条条指向如何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力度空前,细致全面,措施给力。

  “经济发展,企业为基”,从党代会到两会,再到建设工业强县动员大会,一次次事关德清全县发展大局的重大会议上,张晓强不断强调。2012年9月,德清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工业强县的若干意见》,在支持企业项目推进、做大做强、品牌建设、科技创新、两化融合、节能减排等涉及企业发展主要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6条具体量化政策,极大鼓舞了企业坚守工业、做强实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信心与决心。

  培育壮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德清县选择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企业,对其实行上台阶考核奖励,企业年销售收入首次实现5亿元、10亿元、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且当年纳税比上年增长15%以上的,分别给予经营者5万元、10万元、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设立税收突出贡献奖、土地亩产税收贡献奖、发展德清工业经济特别贡献奖等多个质量效益方面的奖项,引导企业转型发展、集约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德清县专门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奖,其中分为发展速度奖、财政贡献奖、工业投资奖、技术创新奖、节能减排奖、市场开拓奖等等,鼓励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在金融支持方面,德清县中小企业局、金融办、人行德清支行、银监办每年2次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支持的小型微型企业名单,对金融机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按照财政性资金多贷多存原则,实行存贷挂钩。进一步扩大完善小型微型企业培育信息库,金融机构对列入培育对象的小型微型企业给予金融贷款支持的,财政给予贷款风险补偿。

  在企业逐鹿市场中,品牌是一大利器,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力,并以其溢出效应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是工业创强十分重要的一环。为此,德清注重加大品牌型企业创建力度。加快基层品牌指导站建设,加强商标尤其是国际商标注册工作,引导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自主品牌。鼓励企业争创省政府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工业大奖以及浙江省级品牌荣誉,对获奖企业给予奖励。今后5年,德清将力争累计创建中国驰名商标20件以上、省著名商标60件以上,争创省政府质量奖1家、省区域名牌2件以上、浙江名牌产品10件以上。

  如果说“政产学研金介用”体系在县域中观层面为德清工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那么,对企业微观层面创新的大力支持则直接点燃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燎原之火。

  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德清县对列入国家级高新技术和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的企业,每项奖励20万元;对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省高新技术产品计划的,分别给予每项奖励10万元、10万元、5万元。对省级认定的国内、省内重大装备国产化首台(套)产品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

  鼓励建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对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县(市)级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对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工程实验室(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奖励60万元、30万元。对建立国家级、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建立企业研究院的,给予20万元奖励。获得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5万元奖励。

  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德清县对各类科研院所、企业集团以及大专院校来德清建立独立法人科研机构的,根据其规模、资质、水平等条件给予2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鼓励企业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凡被评为县“首席技师”的人才,一次性给予5000元奖励,被评为省、市、县“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人才,给予相应奖励。对企业引进的外来人才子女就学、就医给予支持。

  政策到位,更需服务跟上,细致优质的政府服务是落实政策的保障。德清通过实施“一企一策”的服务,指导企业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推动企业由“机会导向”向“战略导向”转变;通过开展领导帮扶企业、相关部门走访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销售、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骨干企业成长速度。为进一步化解国内外经济形势带给企业的不利影响,自2012年12月起到2013年2月,德清县启动了一场名为“暖冬行动”的服务企业专项活动,集中3个月时间进一步采取扎实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共渡时艰,切实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强化要素保障,营造“冲刺千亿、工业创强”的良好氛围。

  “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对企业发展的全方位支持必将使德清工业这艘远航的巨轮拥有动力更强的引擎,向着科学发展的蔚蓝大海不断斩浪前行。

关键词:

工业创强——提高德清贡献率

从产业集聚到创新驱动再到集约发展,德清建设工业强县从未停止过探索。以“工业创强36条”为助推器,以“冲刺千亿、工业创强”为目标,2013年,德清县预期目标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力争达到14%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明显提高,力争进入“千亿强县”行列。

  江南的春天,杨柳吐蕊,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一年之前,同样的季节,张晓强带队前往同属吴越大地的吴江和太仓考察学习,旨在通过对照标杆看德清,寻根溯源,透视本质,找准追赶的着力点、突破口,尽快实现德清新崛起。

  通过考察与思考,更加坚定了德清做大做强工业的信心与决心。张晓强表示,加快工业强县建设,首先是要树立“工业经济是第一经济,工业创强是首要任务”的发展理念,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他认为加快工业强县建设的关键是要创工业强区、工业强镇、工业强企。

  推进工业强区建设,加快德清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临杭工业区拓展提升、德清工业园扩容提升,不断优化提升三大工业平台的要素集聚效应和区域辐射带动效应,围绕“工业创强”量质并举的目标,三大工业平台贡献率要在60%以上。

  德清经济开发区要加快整合提升,大力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建设,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四大产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临杭工业区要加快拓展提升,重点发展成套通用先进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加快建成长三角南翼、杭州都市经济圈北部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节点。到2016年新拓展平台面积8.8平方公里,完成平台建设投入30亿元。

  德清工业园要加快扩容提升,集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优化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成为浙北一流省级工业园区。力争到2016年新增开发面积约5平方公里,开发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

  建设工业强镇强企与强区同等重要地被德清作为进入全省“千亿强县”之列的基本支撑和落脚点。2013年,力争新增4个百亿乡镇。到2016年,力争新市镇、乾元镇、武康镇进入湖州市十大工业强镇之列。同时,按照省里提出的发展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型龙头骨干“五型企业”目标,通过巩固发展一批、承接引进一批、整合扩张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快速做大做强。

  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方面,德清县的目标是让工业的创新能力、产业层次、技术水平达到全省一流,一些特色产业达到全国一流或世界水平。未来,德清将继续大力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到2016年,力争三大主导产业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超过70%;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3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3%以上。

  2013年德清县将以省矿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为契机,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加强亩均税收管理,大力推动节约集约发展,突破发展要素瓶颈,突出“机器换人”,积极开展“四减两提高”专项行动,不断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优质产品率。进一步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推进“三改一拆”工作,把闲置的土地存量切实释放出来,同时进一步强化土地整理和开发力度,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和完善,为更多企业拓展发展的空间。


浙江日报 工业强省 00012 德清:合力强工业 实现新崛起 2013-03-26 浙江日报2013-03-2600013;浙江日报2013-03-2600014;浙江日报2013-03-2600009;浙江日报2013-03-2600010;浙江日报2013-03-2600011;浙江日报2013-03-2600026;浙江日报2013-03-2600028;浙江日报2013-03-2600029;浙江日报2013-03-2600019;浙江日报2013-03-2600025;浙江日报2013-03-2600031;浙江日报2013-03-2600017;浙江日报2013-03-2600023 2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