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文章导航

平原绿化看海宁

——海宁市全力创建平原绿化“县市样板”

  平原绿化看

  ——海宁市全力创建平原绿化“县市样板”

  三年间,绿化造林23238亩,累计投入资金9亿元;公路绿化580公里,建成绿色长廊万余亩;义务植树115.2万人次,共植树348万株……

  三年来,海宁市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三项指标名列嘉兴市第一名。

  三年时间,在这片仅有山地面积1.46万亩的典型江南平原地区,海宁以其如潮般魄力和一个个大手笔,创造出一连串令人刮目称赞的“绿色奇迹”。

  “绿化就是文化,造林就是造福。”海宁市委书记林毅的理念是,绿化造林是促进海宁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海宁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更是积累生态资源、实现海宁文化传承的现实需要。

“六大理念”

引领“六大工程”

  春光无限好,潮乡添绿忙。连日来,在海宁市区文苑路洛隆路口的街心绿地区块,一棵棵树木在此扎根,一条条栈道初具雏形……但见工人们忙着种植地被植物,休闲绿地日渐成形。不久后,这里将成为海宁市民一个休闲散步的新场所。

  近年来,海宁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平原绿化作为改善城乡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城乡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工程来抓,短短三年时间累计投入绿化建设资金8.3亿元,建成了覆盖城乡、特色鲜明、效益良好、功能完备的绿化体系,成功创建了浙江平原地区绿化“县市样板”。

  ——以“城绿交融”理念推进城市森林工程。实施城区绿化三年建设指导计划,重点推进城市公园、城市道路、街心绿地、庭院绿化、生态绿道等工程,按照市民10~15分钟内能步行进入绿道的标准,加大生态绿道圈的建设力度,城市绿道网络体系正加快形成。

  ——以“路畅景美”理念推进森林通道工程。建成公路绿化580公里、1万余亩的绿色通道长廊,打造了海宁大道、S101省道、城南大道、08省道等系列公路绿化精品,公路沿线实现绿化全覆盖。实施绿化接轨沪杭工程,连接沪杭的两条绿色大动脉正加快形成。

  ——以“森林氧吧”理念推进生态片林工程。在全省率先启动“一片森林”工程,在主城区四个方位建成以榉树、香樟等乡土树种为主的片林10253亩,打造环绕城市的“森林生态氧吧”。2012年,提出打造集防护、旅游、文化于一体的沿江百里生态观光片林建设,对5年内不开发的征而未用土地实施片林种植,通过片林建设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以“水清岸绿”理念推进河道绿化工程。启动30条市级主要河道两侧15米宽的护岸林带建设和市区河道两侧破墙透绿工程建设,河道、渠道、堤防等绿化率95%以上,建成水土保持生态林带39公里,其中“辛江塘”被列为全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重点项目、水利部河流生态修复科技示范区,生态河道建设水平全国领先。

  ——以“美丽乡村”理念推进镇村绿化工程。齐推城镇公共绿地建设、村庄房前屋后绿化建设和企事业单位庭院绿化,打造城乡一体绿化推进模式。启动“一村一品”绿化特色村三年创建行动,形成“枇杷村”、“石榴村”、“银杏村”等绿化特色村。农田林网控制率96%,达全国先进水平。建成省森林城镇1个、省森林村庄5个、省绿化示范村整体推进3个、省绿化示范村34个。

  ——以“生态经济”理念推进林业富民工程。以花卉、苗木和水果为主的高效生态特色产业总面积达10万亩,年产值近7亿元,以百合、非洲菊等为主的鲜切花面积近1万亩,是浙江省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鲜切花之乡”、“浙江省行道树苗木之乡”和“全省效益林业十大示范基地”,建成“省兴林富民示范镇”3个,“省兴林富民村”9个村。

因地制宜统筹城乡绿化

  从路边到河畔,从城中到乡间,一条条绿带、一片片绿林正泛出新绿,将海宁这座城市嵌入一张绿色的网格之中。

  绿道绕城走,人在景中行。在生态绿道建设中,海宁市提出了“15分钟生态绿道圈”这一概念。“我们建造的标准就是市民15分钟内能步行进入生态绿道。”海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今年该市将新建城区生态绿道9公里,除了提升洛塘河滨河绿道品位,实现洛塘河两岸绿廊相连之外,还将建设河西路滨河绿道和环东西山生态绿道,以及鹃湖水库沿湖生态绿道。

  与传统的“绿化创建”不同,海宁结合当地特有的果蔬、花卉产业优势,将果树、花木种于屋前房后,迎来果蔬飘香的繁景。开花结果前,密实的果树林为农舍遮阳避雨,尽显实用功效。开花结果后,依托“一村一品(种)”创建载体,每个村形成各自特色,黄色枇杷、紫色杨梅、红色葡萄、嫩黄鲜桃……一处村落一道靓色,好一番“绿中有彩、彩中溢香”的情致。

  “城乡绿化一线牵,我们要下好统筹这盘棋。”海宁市领导说,海宁将城乡绿化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四边三化”行动、城市有机更新、“六城联创”工程等紧密结合,打造亲和宜居的潮乡海宁。

  精心装点,让海宁的河流与道路也成为一道美丽风景。据介绍,海宁出台了《海宁市“四边三化”行动方案》,以此行动为载体,实施“四边”绿化建设。重点推进森林通道建设,将杭浦高速公路海宁段两侧建成整条高速公路“绿化样板工程”,提升海宁窗口形象。结合“河长制”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行“水清岸绿”立体治水模式,在30条市级河道两岸15米内实行“两退两进”后暂未利用的土地建设绿地森林氧吧,增加城市绿量,提高城市绿化品质。

  城市有机更新中装上“绿肺”。近年来,海宁实施城市绿化景观系统提升工程,打造城市“花街”和街心绿地,提升城市公园绿地、道路、综合广场等区域的绿化档次。利用百里钱塘有机更新契机,结合美丽乡村、风情小镇建设等,通过主题片林形式,建设贯穿全市东西两端“生态绿带”,提升百里长廊生态基础和景观效应,打造“海宁第一生态绿化长廊”。

  还绿于民,让百姓群众更好享受绿色,亲近自然,眼下海宁市正全面实施“拆围透绿”工作。去年市行政中心向市民全面开放,行政中心内的树林、草坪等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赞誉。在此基础上,今年海宁市将拆除全市65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围墙,让原本大院内的绿色为市民共享,同时将单位内部广场、道路、停车位、厕所、文体活动设施等向群众开放,并畅通内部通道,改造、增加相关设施,拓展服务功能,努力打造“阳光”、“公开”、“透明”、“亲民”的服务型政府。

“一片森林”打造城市“绿肺”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海宁市努力克服资源禀赋不足的条件,紧紧围绕城乡一体绿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坚持把平原绿化工作作为一项有效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幸福工程加以推进,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注重营造特色,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特色鲜明、效益良好、功能完备的绿化建设体系,全市绿化总量不断增加,绿化质量不断提高,建设机制日益成熟。海宁正按照城区森林化、通道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的城乡一体化绿化要求,形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体系,打造生态文明森林城市生活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海宁在全省率先启动“一片森林”工程,在完善城市河边林带、滨湖绿带、防护林带、道路绿带等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础上,实现近郊城市片林工程与城市绿化建设的有机串联,为市民人工打造了一个环绕城市的“森林生态氧吧”。

  何谓“一片森林”?海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早在2003年海宁就提出了“一片森林”的概念,指的就是城市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在城市现有绿地系统的基础上,从2003年开始在主城区周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新建成了10253亩城市生态片林,其中城东森林公园工程2200亩、城南白石桥速生样板林工程3500亩、城西金龙片林工程2500亩、城北长山河两岸片林工程2500亩。

  “新一轮修编城市规划过程中,更加突出人与自然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从主要解决‘胃’的问题转到解决‘肺’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打造城市生态的问题。”海宁市领导说,该市积极引入“城市森林”的建设理念,在根据生态功能区建设理论,运用现代林业的生态规划和工程造林的方法,在城市万亩片林中种植了以常绿阔叶树为主、落叶树为辅的树种100余个、树木1000多万株。

  城市万亩生态片林成为海宁城市绿化的一张金名片。至2012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1292.05公顷,城市绿化覆盖面积1460.52公顷,公园绿地面积233.93公顷,城市园林绿化三大主要指标中,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76%、绿化覆盖率42.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92平方米。

  此外,更坚持景观营造与历史人文传承相结合,大力提升中心城区绿化层次和人文内涵,构建了人文和谐、特色鲜明的绿化景观系统,“城在水中、城在绿中、城在文中”的山水园林城市正日见雏形。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平原绿化看海宁 2013-03-22 浙江日报2013-03-2200010;浙江日报2013-03-2200008;浙江日报2013-03-2200009;浙江日报2013-03-2200011;浙江日报2013-03-2200012;浙江日报2013-03-2200013;浙江日报2013-03-2200017;浙江日报2013-03-2200019 2 2013年03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