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象山大徐村神秘补助款引佳话——

徐警官敬老一片情

徐祥青看
望村里老人。

  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谢佳 孙波

  本报讯 日前的一个午后,象山县大徐镇大徐村老年活动室内,摆放着大袋冻米糖和南瓜子,旁边叠着两三箱牛奶。“肯定是祥青来过了!”一位老人笑着说。

  象山县公安局后勤科民警徐祥青是大徐村人。有人曾计算过,从2008年开始,他每年花在村里老人身上的钱,差不多顶上他年收入的一半。而最让大家感动的,是他一直以镇里“补助款”的名义,给村里的30余位困难老人补贴家用。

  “如果不是我当了大半年‘侦探’,可能徐祥青的事不会被大家知道。”大徐村村委会主任周哉飞说。

  事情要从2011年底说起。当时,村里有两位老人兴冲冲来找周哉飞:“镇里是不是出新政策啦,给我们多发了300元补助款?”周哉飞挺疑惑,便找民政部门打听,得到的答复是补助标准没有提高。周哉飞回村后,又向两位老人打听情况,得知钱是徐祥青带过来的。

  会不会是徐祥青做好事不留名?周哉飞一调查,原来村里有30余位困难老人,都收到过徐祥青的“补助款”,有的时间长达四五年。

  “起初,徐祥青再三要求我保密,我答应了。但老人们知道真相后,集体赶到村委会,说什么也要我们写封感谢信到他单位,事情就这样传开了。”周哉飞说。

  “去年重阳节,徐祥青来向我请假,原来他想陪老人过个节。”象山县公安局后勤科科长王金侯说。原来,去年重阳节前夕,徐祥青无意中听到村里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位老人说:“在电视里看到象山港大桥造好了,我年纪大了,估计没机会到实地看看啰!”这句话深深地记在了他的心里。重阳节当天,徐祥青自掏腰包租来两辆客车,带着70余位老人前往大目湾新城、象山港大桥等地参观,就连腿脚不便的老人也在他的搀扶下出门了。参观回来,徐祥青还在自家院里请老人吃晚餐。

  村民们说,重阳节出钱请老人出游的习惯,徐祥青已经坚持了五六年。“每年快到重阳节时,祥青总会打电话回来,和我商量带村里老人去哪里玩一玩。”大徐村老年协会会长徐金法说,宁波梁祝公园、象山大目湾新城、象山港大桥……大徐村的老人年年重阳年年乐,都夸徐祥青想得周到。

  徐祥青的言传身教感染着儿子徐嘉峰。徐嘉峰在浙江大学读大三,去年暑假期间,他做家教赚了1000元,把钱捐给村里的贫困人家。

  “我们每个人都有变老的一天,人老的时候,总希望别人能来关心自己。”说起敬老的初衷,徐祥青有些轻描淡写。事实上,在他的心中藏着一个心愿:退休以后,在村里建个敬老院,能够陪更多的老人安度晚年。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徐警官敬老一片情 2013-02-25 2921987 2 2013年02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