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天下·看时事

访美备受冷落不奇怪

短视安倍误判大局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刘卫东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2月21日至23日访问美国,他事先为此曾进行了积极而详尽的准备。安倍一再表态支持美国在亚太的战略部署,日美两国外长协商了日本采购美国F35战机事宜,日本外相亲赴冲绳期待在美军基地转移问题上取得突破,安倍临行前还接受了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但是从安倍的访美成效来看却并不成功,美方接待低调,不仅没有就安倍最为关心的钓鱼岛问题给予明确的支持,而且也没有召开正式的新闻发布会。这一结果,必定让踌躇满志的安倍备感失落。

  安倍原打算在今年1月奥巴马就职期间就前往“朝拜”,但遭到婉拒,于是只好将访期推迟一个月。安倍急匆匆访美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以便从自己的老东家那里获得更大的支持。日本认定中国已经成为其最大的对手,不仅由于2010年撞船事件以后不断激化的钓鱼岛冲突让日本疲于奔命,而且中国经济与军事能力的同步崛起从长远上对日本形成压倒之势。所以安倍此行的主要目标,就是期待奥巴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更坚定地站在日本一边,帮助日本在与中国的对抗中占据上风。至于刚刚发生的朝鲜核试验,由于其主要威胁对象不是日本,所以一直以来在日本受到的关注都不如人质问题,安倍表态要对朝鲜进行更为强硬的制裁,更多也是出于支持美国的目的。另外,日美之间的双边问题积累了不少,在这些问题上想方设法取悦美国也是日本获取外部支持的必要条件,所以安倍访美期间高调宣称“日本回来了”,以彰显自己与日本民主党政府的不同。

  但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优先与日本并不相同。首先,奥巴马在安倍临行前就表示,希望把会谈的侧重点放在朝核问题上,毕竟这一威胁对美国来说是迫在眉睫的,并且可能引发复杂的严重后果;其次,美国非常关注重返亚太战略中的TPP问题和驻日美军基地的转移问题,这是从经贸和安全领域支撑奥巴马亚太战略的核心支柱,日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战略的实施效果。至于中日之间存在的钓鱼岛争端,从内心来说美国并不关心,尤其是为了这样一个无人荒岛而选边站甚至进行军事介入,完全不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

  历史上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表态基本属于模糊战略,就是不愿意给自身增加一个摆脱不掉的负担。虽然从历史姿态、联盟关系和心理承受度上来看,美国官方必定要把”安奥会”安排在”习奥会”之前,并通过不同部门和级别的官员之口就钓鱼岛问题发出时软时硬的表态,但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日本一个交代,并对中日冲突进行管理使其不致过分激化。由于安倍在出访前谈到“中国需要中日冲突以维护政权稳定”这一具有明显挑衅意味的言辞,而且希拉里离职前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表态已经足够强硬,美国政府相信现在需要给钓鱼岛冲突降温,不能被日本牵着鼻子走,所以在与安倍会谈时,奥巴马没有提及钓鱼岛与中国,白宫发言人甚至表示不知道希拉里曾经说过那些强硬的言辞。

  但是由于安倍政权对于日美关系的一厢情愿,认为凭借看似一致的对华战略诉求和相同的价值观就能够追求到美国对自己的青睐,并把美国或多或少拴到日本对华磨刀霍霍的战车上,这一明显的误判反映出日本政府的短视。放在更为宏观的层面上看,由于日本与中国在亚太地区战略地位的相对变化,美国不得不越来越重视中国的作用,而逐渐把日本降格为牵制中国的一个筹码。而且,美日同盟近年来也再度出现了“漂流”的迹象,美国对于日本的正常化既期待又排斥,尤其担心安倍之流试图通过修正历史来改变现状的尝试,所以美国不可能对其提供无条件的支持。但是,安倍却试图利用美国对日本的借重而迫使其与日本一起对已经超越日本而且还在进一步崛起的中国实行全面遏制,这显然是没有摸准时代的脉搏,也彰显出其并未走出一贯的岛国思维的局限。


浙江日报 天下·看时事 00006 短视安倍误判大局 2013-02-25 2922059 2 2013年02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