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汤圆里的浙江味道

  本报宁波2月24日电

  记者 周松华

  “元宵节,吃汤圆”,这在宁波,可以说已经成了一种乡俗。一碗小小的汤圆,不仅寓意着团圆与美满,更能让那些远在他乡的游子,时刻怀念起家乡的味道。

  宁波是不是汤圆的发源地,尚未有定论,可“宁波汤圆”却早已蜚声海内外。在宁波最著名的老字号汤圆店——“缸鸭狗”,创始人的孙子江建敏向我们讲起了宁波汤圆的历史。

  或许难以想象,一颗小小的汤圆,竟然已经传承了700多年。据考证,宁波猪油黑芝麻汤圆始于宋元时期。当时,南宋孝宗皇帝的大臣周必大就曾在诗作《元宵煮浮圆子诗》中赞道:“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其中的“浮圆子”,指的就是宁波汤圆。

  可真正让宁波汤圆闻名于世,还要数“缸鸭狗”。江建敏指着招牌上的“一口缸,一只鸭,一条狗”告诉我们,1931年,宁波水手江定法厌倦了漂泊生活,回老家开起了汤圆店。因为他的小名叫阿狗,于是就取了姓名的宁波话谐音“缸鸭狗”作为招牌,一家“老字号”从此诞生。“三更四更半夜头,要吃汤团‘缸鸭狗’。一碗下肚勿肯走,二碗三碗发瘾头。一摸袋袋钱勿够,脱落布衫当押头。”这首宁波人相传已久的顺口溜,说的是顾客竞相购食“缸鸭狗”汤圆的情景。

  宁波汤圆之所以传承至今,其魅力在于它散发出的家乡味道。走进“缸鸭狗”的中心厨房,技术顾问林军给我们展示了宁波汤圆的制作过程。“首先选料很有讲究,一般来说,我们都选择来自浙江当地食材。外皮选择产自奉化的糯米,吃起来更糯更爽滑。馅料则挑选来自萧山的芝麻和仙居的猪板油,能让汤圆更香。”

  原料讲究,可汤圆的制作并不复杂,原汁原味最好。将猪油、芝麻粉和白糖按一定配比和匀,再加点糖桂花,制成馅心。然后将馅心包入糯米面团中,搓揉成圆形,就可下锅了。刚出锅的宁波汤圆,洁白莹润如羊脂白玉,咬上一口外皮软糯可口,香甜的感觉刺激味蕾,令人久久回味。

  如今,随着速冻面米食品市场发展,宁波汤圆的生产工艺不断改良,在猪油黑芝麻汤圆的传统口味基础上,还发展出核桃口味、水果口味、肉类口味等多种花色汤圆。可无论怎样变化,汤圆所蕴藏的家乡味道却变得更香、更浓、更令人难以割舍,如同一种乡情,深深地埋进了我们心间。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汤圆里的浙江味道 2013-02-25 浙江日报2013-02-2500008 2 2013年02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