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常山新都合作社帮工大多年过六旬——

种田能手何处寻

  本报常山2月21日电

  记者 毛广绘

  县委报道组 汪峻 胡江平

  早在正月初九,常山县新建村种粮大户陈清明就起了个大早,去给帮工陈金献拜年。

  陈清明的新都粮食专业合作社有1300亩地,常年在合作社里帮忙的10来个人,平均年龄超过了60岁。“虽然是机械化操作,但田间管理也要10来个人才忙得过来。”陈清明说,现在种地人难找,得抢在前头才行,正月里他没走几趟亲戚,都在忙着“拜年招工”。

  到陈家时,陈金献正穿着长筒雨鞋,满腿泥泞。“哦,刚到油菜地里看了下。”桌上的早饭碗筷还没收,陈金献忙拿出两条矮凳,两人便在门口聊了起来。

  “金献,你看马上就过十五了,基地里又要忙起来,今年还是到我这里干活吧。”陈金献是陈清明请的“田管家”之一,去年在他的基地里干了300多天活。

  陈金献却犹豫起来,沉默了一会说:“说实话,今年过年儿子女儿回家,劝我不要再出去干活了,都说现在生活好了不要太累。”说着,又指指带着泥的雨鞋,“而且我家也有地要照看,要不这样,平时我就不去了,农忙时帮你打打零工?”

  “这怎么行?我还准备给你们加工资呢。”陈清明一听急了,连忙从随身带着的塑料袋里抽出一份材料,“你看,这是合作社刚做出来的奖金方案。每天工资从75元涨到85元,年底还发年终奖,根据出勤率按每天5元至20元计奖金,像你去年在基地里做了300多天,就能拿满额20元,共计6000多元的年终奖。”

  “也不是钱的问题,过完年我就57岁了,小辈们怕我身体吃不消。”陈金献虽然坚持,语气却有所松动。

  陈清明一听有希望,立即趁热打铁:“你在我的基地干了四五年,这些年机械用得越来越多,路、渠也越来越好,肩挑背扛的重活基本没有了,其实现在基地最缺的还是你们的种粮经验,像老金、老徐都60岁开外了,不一样干得很好?”

  最终,禁不住陈清明劝说,陈金献答应再干一年。

  从陈金献家里出来,陈清明无奈地说,种粮招人难,难在哪?一是没人,现在农村里年轻人都在外打工,留在家里的也不愿种地,更缺少种粮经验,一般只能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选择;二是没钱,种粮大户手头的钱也不宽裕,一年到头用钱的地方很多,工资不能每月结清,一般是在两茬卖粮后再加上年前发,熟的人还好说,不熟的就不肯干活了。

  陈清明最大的担忧还是后继乏人:“再过几年,谁来接他们的班啊?”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种田能手何处寻 2013-02-22 2915479 2 2013年02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