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城乡通道

“美丽乡村”周刊牵线,一周内为庆元农民卖出6500斤甜橘柚——

卖出去才有希望

  1月16日上午11时许,记者坐在办公桌前,在键盘上敲下一行字——“谢谢各位同事支持,庆元甜橘柚售卖告一段落。把钱数数,打到老吴卡里,他一定很开心。”

  写完这句话,点下“回复”按钮,意味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史上最长的内部网帖,不再疯狂更新,也将由置顶转入下方。身为楼主的记者,居然有几分落寞,于是拿起相机,拍下电脑屏幕,以作留恋。

  这是庆元深山甜橘柚的一次奇妙之旅:一周前,它们还在海拔500米山上的仓库里,苦苦等待出路;一周内,它们已两次来到杭城,走进崭新的浙报传媒大楼,被同事们争相购买。这一切,都缘于“美丽乡村”周刊。

  缘分,总会开花结果

  一份三农新闻周刊,该如何突破传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服务三农,驻进乡下人和城里人的心里,是庆元甜橘柚带来的思考。

  从第一期《龙港,告别农民城》(2010年12月17日)到最新一期《灶头边的村庄》(2013年1月15日),每周二出版的《浙江日报·美丽乡村周刊》已出版近90期。

  就像创刊词中写的那样,“美丽乡村”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探索如何突破传统三农报道,开创符合时代特征的农业、农村、农民题材报道,致力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服务三农,搭建起城乡沟通交流的桥梁。

  “美丽乡村”周刊摸索前行的两年多,也是庆元农民吴元礼果林迎来丰收的时刻。在距离杭城500多公里的高山上,历经十余年精心培育,吴元礼的170亩甜橘柚终于开花结果,2010年产出4万斤,2011年8万斤,2012年则飙升至12万斤。目前,作为我省甜橘柚的唯一产区,庆元县甜橘柚种植面积已近7000亩,亩产达到1.5吨。

  然而,丰收到增收,最终要靠市场实现。看着挂满枝头的甜橘柚,吴元礼既欣喜又发愁:“去年8万斤好不容易销完,今年又增加4万斤,该往哪里销呢?”此前,多年培育管理,吴元礼所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投入资金六七十万元,只待丰收时迎来回报,“如果卖不出去,合作社也无法运转了。”

  寻找市场的日子,吴元礼一遍遍翻看通讯录,翻到“周永广”时,他的目光停留了。周永广,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三年前曾在庆元县挂职县长助理。他喜欢田野、山林、农家,挂职期间常到农村采风,结识了许多农民朋友,吴元礼就是其中之一。

  也许,这就是缘分。那时,周永广教授活跃在遂昌、庆元,为两县农家乐发展做规划。2011年7月26日,“美丽乡村”周刊推出《浙江农家乐:再起步 奔百亿》报道,还专门派出记者采访了周教授。“都说三农报道不好看,但‘美丽乡村’周刊的稿子,我几乎每期必读。”周教授说。

  接到吴元礼电话后,周教授立即想到“美丽乡村”周刊:“你们周刊阅读率很高,能帮忙吆喝吆喝吗?农民兄弟不容易呢。”就这样,庆元深山甜橘柚,在周教授的牵线搭桥后,走进了本报的“美丽乡村”周刊。

  心愿,改变果农命运

  找不到市场,看着瓜果烂在枝头,对农民是何等残酷的事。于是,记者想借“美丽乡村”周刊做场实验,改变甜橘柚和果农的命运。

  三天后,吴元礼和合作社的兄弟们,开着小面包车,冒着风雪赶来杭州。一进门,他二话没说就打开手上拎着的纸箱子,拿出模样很诱人的甜橘柚:“你看,这就是从台湾引进来的甜橘柚,味道很不错,价格也适中,就是销路还没打开。”

  吴元礼说,他的170亩甜橘柚基地,位于於上乡外童村的深山里。那里至今未通公路,平时管理果园时,都需开摩托车上山。当然,人烟稀少、原生态环境,也是他选择把基地放在外童村的原因。

  甜橘柚的培育过程很艰辛,自种下苗木到挂果,需历经7年时间。因为迟迟等不到回报,很多农民选择放弃,任果苗荒死于山野。但吴元礼始终坚持了下来,并于3年前迎来首次丰收。吴元礼说,他希望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佳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能在等到瓜果丰产的今天,实现更好发展。

  看着眼前的甜橘柚,记者陷入了深思:对于农产品卖难问题,我们并不陌生。但很多时候发现,卖“爱心橘”的方法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报社呼吁,爱心人士支持购买,只能解农民一时之急,等到明年瓜熟蒂落时,他们又得面临同样的卖难境遇。如果想要彻底帮助吴元礼,就不能再走“爱心橘”的老路,必须真正帮他打开市场、打响品牌。

  在尝过吴元礼的甜橘柚后,记者发现,这种橘子和柚子的杂交品种,不是很甜,但口味清爽,水分很多,不会上火,适合城里人的口味,也特别适合给小孩子补充维生素。于是,记者把销售对象瞄准了城市里的年轻父母。

  在定价上,记者仔细询问了吴元礼。他告诉我,在庆元本地,10斤装的最低批发价是50元。“尽管今年丰产,但也不能贱卖。如果我随意抛售,其他农民兄弟会责怪我的,整个庆元县的甜橘柚产业也会被我毁掉。”吴元礼中肯地说。

  吴元礼离开后,记者随即启动了“甜橘柚”行动:一是在“美丽乡村”周刊上发稿;二是在浙江日报新浪官方微博上发出微博;三是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内部网上发帖,向同事推介这种价廉物美的新水果。

  这是记者想做的一场实验:以“美丽乡村”周刊为桥梁,为默默无闻的庆元甜橘柚打响品牌,让那些守着果林的庆元农民,在白雪皑皑的冬季,看得到绿意葱茏的春天。

  收获,售出的是希望

  身为媒体记者,关于农民卖难,我们从不陌生。但这一次,记者深深地意识到,“姐卖的不是橘子,是希望。”

  在集团内部网上发帖时,记者还附上了多张吴元礼拍的果园图片。金灿灿的甜橘柚挂满枝头,很诱人。在价位上,记者还特地征求吴元礼同意,10斤装每箱便宜5元,也就是45元/箱,而7斤装因为包装相对精美,所以定价就在35元/箱。

  没想到次日上班后,帖子已跟到十几楼,下班时则跟到了40多楼,到第三日就已预订出200多箱。

  记者把好消息告诉吴元礼,电话那头的他兴奋无比:“我就知道,城里人会喜欢的!”他还说,自“美丽乡村”周刊刊登报道、浙江日报官方微博发消息后,他已接到数十个订购电话。但问题在于深山没快递,一两箱水果送到城里邮递的成本太大,只好婉言谢绝,“不论如何,我的‘二大队’甜橘柚出名了啊!”

  周五上午11时,吴元礼连夜赶路10个小时,开着小货车,载着330箱甜橘柚来到浙报大院。记者在食堂边为他找了块地方放置,等预订的同事来领。谁知,许多同事吃完饭后,就过来询价、试吃,尔后就开始“抢买”。330箱甜橘柚瞬间被抢售,连很多预订过的同事都未拿到。

  为弥补预订者的遗憾,上周一中午,吴元礼又运来300多箱,其中100多箱放置于记者办公室,专供预订者来领取。那几天,记者和实习生变成了本集团最忙的农产品销售员,而“甜橘柚还有吗”也成为内部网帖最频繁的问题。

  两趟下来,吴元礼在本集团内部,大约就销售了6500斤、3万元甜橘柚。但除去管理成本、人工包装费、长途运输费,估计也只有20%的利润。当记者把最后一笔4873元的销售款汇给他时,他在电话里一连说了5个谢谢:“赚多少不重要,关键是要卖掉。卖掉了才有希望。”

  办公室最后一盒甜橘柚被领走时,记者在内部网帖上留言,表示感谢。175楼,应该是这个帖子的终结楼层了。谁知,下班前再打开,发现又有5楼新跟帖:“致敬,小邓做了件大好事!东西真的不错,希望年前继续拉一批来!”记者心头一热,看来,实验已有成功的苗头了。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城乡通道 00020 卖出去才有希望 2013-01-22 浙江日报2013-01-2200009;2876357 2 2013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