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潮生活

网络理财需擦亮双眼

  网购理财产品正逐渐成为国人新的投资方式,投资者也从被推销转为主动出击。团购“秒杀”保险,网络社区一对一借贷,网购基金等火爆销售现象使得传统金融机构纷纷“触网”。专家表示,网络理财目前的监管尚不全面,风险系数亦相对较大,投资者还需擦亮双眼。

  从2012年12月起,已有多家基金公司相继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记者了解到,支付宝基金专区已有20家公司上线,6家准备上线。所有基金都主打“免费开通账户”“费率四折优惠”等吸引客户。

  保险公司也期待通过网上团购开辟一片新蓝海。“1万元起购,年化收益率8.6%,平安集团全额提供担保。”平安旗下的网络投融资平台陆金所CEO计葵生日前在上海“叫卖”一对一网络借贷产品。据了解其小额信贷产品由于起购门槛不高收益尚可,一经上线就遭到投资者“秒杀”,“饥渴式”行销模式大获成功。

  网络不仅成为代销理财产品的“天堂”,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借贷的模式也孕育而生。P2P(个人对个人)网络借贷这一欧美“舶来品”近年来在中国迅速落地开花。作为集结民间资本力量的融资模式,以陆金所、拍拍贷等为代表的P2P网络信贷公司正借助互联网平台成为网络金融中一股新鲜的力量。

  网络理财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国人的投资方式:投资者原来在线下实体金融机构“被推销”,如今转为上网主动购买。反客为主的网络理财模式无疑给金融业带来机会、改变甚至冲击。

  虽然网购金融产品看上去很美,但业内人士提醒,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商家在线上宣传中更注重放大收益性,而淡化风险性,很容易产生误导。

  复旦大学保险系常务副主任陈冬梅提醒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理财产品时要看清楚合同条款和注意事项,人机对话不同于面对面销售,缺少了销售员的提醒,消费者需自己“长个心眼”,看清保单内容。

  而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也使得处于金融政策边缘地带的网络借贷存在监管空白。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公开场合呼吁,对于目前流行的网络“人人贷”模式,应当谨慎探索,谨防变成非法集资。 (据新华社)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0 网络理财需擦亮双眼 2013-01-15 2863323 2 2013年01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