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潮生活

冷空气周三赶到

雾霾有望被吹散

  记者李倩1月14日发自杭州

  “叮咚!”门铃声响起,家住东园小区的张小姐从外卖送餐员手里接过快餐,又把找零的3块钱塞回送餐小伙子手里。从周末开始的雾霾天气,让空气质量急剧下降,不少市民都把出行吃饭和购物计划转战到了网上,减少外出几率,却增加了送餐员和快递员奔走在外的时间。“送外卖的也不是百毒不侵的超人呐!我这两天都多给他们几块钱,当当小费也好。”张小姐说。

  今晨我省大雾依旧不肯散去。昨天的降水增加了近地面空气的湿度,昨夜到今天风力较小,加上天气好转,夜间辐射降温较强,因此今晨(14日)浙中北出现了大范围的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大雾天气,杭嘉湖局部地区能见度依然低于200米,富阳能见度最低时仅仅只有59米。“雨后的早晨如果天空晴朗少云并且无风,出现雾的几率就会非常大。”省气象台专家表示。不过相比昨天,目前能见度趋于好转,省气象台今天上午9时50分起解除了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省气象台专家告诉我们,这回能见度大受重创,并不是霾的杰作,真正的始作俑者是雾。“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多少,水分含量达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专家解释,之所以霾转雾,主要还是因为前天夜里开始的这场显著的雨,增加了近地面空气的湿度,今天雨水渐歇,部分地区的霾又有抬头的趋势。

  除了雨水,驱散雾霾的最好工具是冷空气。正如网友调侃的一样:“之前气温太低,感觉冷空气像是境外敌对势力;这两天,雾霾太脏,发现冷空气才是我们的好朋友。”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中东部的雾霾天要持续到16日。原因是这几天缺少冷干空气活动,气温又有所回升,空气中的“脏东西”无法及时被吹走。16日前后,会有一股冷空气光临我省,带来降温。尽管这次冷空气并不会带来雨水,但北风呼呼吹,极有希望为我们吹散一些PM2.5。

  在经历了“像雾像雨又像霾”的两天后,今天开始,咱们终于可以挥别雨水,让阳光来挑大梁了。昨天的降水回波已经彻底东移入海,全省雨势减弱并逐步停止。晴好天气的登场,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本周它将殷勤地陪伴我们,为之前的“长期缺席”做个补偿。这一周全省的天气都以晴或多云为主。

  “其实从天气成因方面看,我们无法避免雾霾天气,但可以通过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来改善空气质量,比如减少汽车尾气、工业建设的二氧化硫排放等。”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表示。

  你还在开车吗?出行不妨多选择公共交通,或者干脆选择走路、骑车等低碳方式吧。数据显示,机动车尾气占了PM2.5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目前使用最多的93号汽油为例,汽车发动机每燃烧1千克汽油,排出200克左右一氧化碳、8克左右碳氢化合物、20克左右氧化氮等污染物。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0 冷空气周三赶到 2013-01-15 浙江日报2013-01-1500009 2 2013年01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