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新浙商

冲浪还是观潮?

  杨轶清

  英国久负盛名的经济学杂志《经济学人》最近刊登的一系列讨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文中断言,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来说有着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有人甚至预言,“中国崛起”有可能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对于处在艰难转型关键时刻的浙商来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潮奔涌而来。我们是站在江边观潮?是迎着潮头冲浪?还是被滚滚大潮卷走?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指以数字化制造及新型材料应用为代表的一个崭新的时代。近年来,信息网络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而高技术合成材料如碳纤维、石墨烯、纳米等各种新型材料层出不穷。“3D打印机”就是数字化制造最具颠覆性的生产工具。据说,波音公司的飞机中有2万多个零件就是通过这项技术生产出来的。它无需用传统的流水线大规模生产,只要通过电脑给出一个设计,3D打印机就可以按照指令“印”出产品来,成本还不高。

  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中国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受到巨大冲击。最近的一些调查显示,已有近40%的美国企业准备把工厂从中国迁回到美国。把原先“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商品生产,又“内包”回发达国家的企业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趋势。

  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爆炸当量到底有多大?现在只是依稀听到潮声的大潮水到底什么时候汹涌而至?都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对于原本在制造业领域拥有比较优势的浙商来说,这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信号。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要素制约的加剧,浙商在传统的工业领域的竞争力优势逐渐丧失。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浙商不容错过。

  首先是要有“换档换跑道乃至换车”的勇气。

  让“创新的浙商”跟当年“创业的浙商”一样成为我们的文化。相对创业精神来说,创新并不是浙商的强项。如何超越跟踪模仿和同质化竞争,让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成为主流。比以往任何都更加迫切。

  其次是如何辩证看待优势和劣势?

  低成本低附加值模式意味着无法适应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劳动力成本问题,以期通过薪酬优势来建立产业竞争优势。

  从世界范围的经济史观察,工薪高的地区,经济发达竞争力强。因为一个地方工薪高、人力贵,才有可能在人才的空间性流动中占据优势;企业应用高新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大;同时,人力资源的潜力开发也越充分。就如亚当·斯密说:人在高工薪的奖励下,会努力到伤害自己的程度。

  三是政府角色和定位的变化。

  长期以来,许多地方政府习惯了追求增长速度,热衷上规模的粗放式的增长模式,正好与小型化、柔性化、多样化的新工业趋势相悖。对于新兴行业,政府习惯于直接选择赢家,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他们认为是好的新技术。在新工业革命中,政府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新角色,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大课题。在这方面,浙江各级政府的基础和传统较好,有条件创造更具相对优势的区域性营商环境。

  (作者为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


浙江日报 经济·新浙商 00011 冲浪还是观潮? 2013-01-15 2781870 2 2013年01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