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德国“中国文化年”闭幕音乐会

浙江交响奏出唯美乐章

  本报德国柏林1月13日电

  记者 刘慧

  今天,随着著名指挥家汤沐海的指挥棒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浙江交响乐团在柏林音乐厅拉开了德国“中国文化年”闭幕音乐会的帷幕。

  100年前,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在交响曲《大地之歌》中采用了7首中国唐诗的德文版为歌词,这在西洋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今天,在柏林的雪夜,来自26个国家的驻德大使和1500余位观众一起,静静倾听极富中国味的《大地之歌》——梦幻的弦乐,如歌的行板,无疆的大爱,超出了语言和国土的界限,从音乐厅飞向辽阔的苍穹。

  中国,你在何方?中国,你可美好?马勒在《大地之歌》交响组曲里,以李白、王维、孟浩然的诗歌,写出了“愁世的饮酒歌”、“寒秋孤影”、“青春”、“美女”、“春天的醉者”和“永别”等歌词,形成由6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曲。“马勒生活的时期,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远没有今天密切。”汤沐海说,我们无从得知马勒是否曾考虑过将中国乐器纳入作品进行演奏,因为他甚至根本不知道中国民族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存在。这位大师可能无法想象,他的《大地之歌》最终能在五线谱上呈现出融汇东西方文化精髓的交响乐作品。

  汤沐海与德国作曲家戈尔德· 加尔登改编的《大地之歌》,将传统中国乐器融入西方交响乐队之中,唢呐、笛子、二胡,一段段悠扬的旋律在中西方音乐中交融;圆号、贝司、长笛,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名曲中碰撞。

  交响乐混搭民族乐器,江南丝竹混搭交响乐——现场观众听见,交响组曲中欢快的“青春”颂歌,在长笛和双簧管流畅的旋律中,传达出古色古香的中国情调;当木管与小号轻快对奏,当小提琴与大提琴变化出活力,当德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斯塔芬· 温克轻快地唱响李白诗句,现场观众感受到了明快的青春活力,并对幸福的未来产生出无限憧憬。

  “我知道,世界转角处,你和我,紧紧地在一起……”伴随着德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艾里丝· 韦梅莉安的深情演唱,源远流长的中德文化在此重新演绎。当竹笛手汪悦洲吹出悠扬的长音,伴随韦梅莉安唱完咏叹调最后一个音符,激动的韦梅莉安向这位年轻的中国乐手伸出热情的双手:“中国民乐真是太神奇了!”

  这部半土半洋的《大地之歌》,让听惯了交响乐的柏林观众大开眼界。精湛的配器技巧让人感到了微熏的“春风”,嗅到了沁人的“花香”,还有不时出现的“流莺”歌唱。如潮掌声,淹没了整个音乐厅。中场休息间隙,许多观众激动地说:“你们的演奏很中国、很世界、很潮流!”

  如果说上半场的西方经典作品体现了乐团水准,那么下半场的本土作品体现的则是浙江特色。

  当作曲家陆培的第一中国狂想曲《龙舞》响起时, 一个与时俱进的中国梦呈现在世界面前。“太不可思议了!”竟然有人从《龙舞》中听出了东北二人转、陕北信天游和京韵京腔。

  全场观众用热烈掌声将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迎接上场。蒋国基和同伴用3.2米长的笛子吹起《看戏》,一连串清脆的笛音,如同一群孩子欢快地奔向戏台……

  沉醉的观众片刻后才回过神来,把最美的欢笑送给了蒋国基。

  中国的,世界的;传统的,现代的。虽然这是中国西北民歌改编的协奏曲,但《走西口》所传达的人间挚爱,德国人听懂了,悲伤和快乐,思乡和兴奋,不同国界的人会有一样的思绪。

  “音乐、戏剧、舞蹈、展览,都是中德友谊的纽带。”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高兴地说,为庆祝中德建交40周年,2012年中国在德国举办了“中国文化年”。这是中国在德国举办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历时最长的文化活动。它以“合作与对话”为主题,促成了中国的文化机构、艺术团体与德国40多个文化机构直接合作,双方在40多个城市举办了500多场活动,全面展现了中国开放、和谐、富有活力的新形象,受到了德国民众的喜爱,也吸引他们积极参与。

  入夜,一曲未了,一曲又响。德国作曲家威利·赫伯专为浙江交响乐团编写的爵士乐《茉莉花》在柏林的雪夜中弥漫,2012德国中国文化年完美落幕。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浙江交响奏出唯美乐章 2013-01-15 2874376 2 2013年01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