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文章导航

把心安顿好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吴飞一席谈

  把心安顿好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吴飞一席谈

  文/ 刘梅

  在省建工集团的核心理念中,建筑企业应比任何企业都强调“责任”、“积累”与“人文关怀”。因为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每个企业都必须注重对“心”的安置。这颗“心”即是亿万建筑居住者、使用者和建造者的心,也是家、国、天下的心。

  对“人”这个字

  常怀敬畏之心

  主持人: 您怎么看待建筑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吴:古语说,“宅者,人之本也。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它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里房与人的关系。房是人生活的最大必须品,人有了房才能居住生活兴业,房因人有了存在的必要。而建筑企业正是以房和人为核心提供服务的企业,所以它与社会的联系比一般企业更为紧密,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

  主持人:这种责任是对建筑的居住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吗?

  吴:他们是主体,因为他们直接与房子产生关系,房子的品质给了他们最直观的感受与影响,建筑企业首先必须对他们负责。但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还应包括更多层面。比如对建筑的施工者、设计者等建造人员的责任,和对家庭、国家、社会的责任。近年来,社会责任的缺失已成为制约部分建筑企业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拖欠员工和农民工工资,施工现场劳动生活条件恶劣,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健康防护措施和安全教育……导致了一些社会群体性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表面上看,许多事件是有独立成因的,但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它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由人组成,为人服务),所以一经串联,就可能导致连锁反应。例如施工者、设计者等建造人员的福利与权益得不到保障,对他们的管理和安全教育存在疏漏,就可能引发“危房”事件的发生。而每一幢“危房”的倒塌将使许多家庭支离破碎,国家公信力受损,进而引起社会“震动”。建筑企业唯有对“人”这个字常怀敬畏,绝对不怠慢任何一个责任层面的落实,才可能让社会责任不落于空谈。

  主持人:就您所言,现在建筑企业能够做的最现实的事情是什么?

  吴:安置“人”心。这个“人”既指建筑的居住者使用者,也指建筑的建造者。前者通过保证建筑的品质来实现,后者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增强对员工人文关怀和保障措施来改进。

  使责任成为本能

  主持人:省建工集团作为集建筑施工、安装、装饰、幕墙、市政、基础打桩、特种结构等多元经营为一体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是怎样落实您说的“多层面”责任体系的?

  吴:首先是要保障建筑品质,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制、终身负责制,有效运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合一”的体系,履行集团对建筑居住者、使用者的责任,让他们住的安心、用的舒心。近年来,集团狠抓“工程精品”、“标化精品”、“技术精品”建设,三类精品无论数量、质量均居行业领先地位。通过大力实施“策划精、实施细、检查严、改进快”的良性管理模式,集团强化了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有效性。坚持策划先行、样板引路的创优原则,落实创优措施,严把施工过程监控,集团在建筑质量上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主持人:如何理解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三合一”体系,它对“多层面”责任体系的构建有哪些帮助?

  吴:质量的层面我刚才解释了。至于环境的层面,我们主要以节能、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实施节能降耗、降污减排等绿色施工措施,通过多项节能示范工程、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和绿色工地的创建,完成对建筑质量责任的全新拓展和对环境责任的致力实践。现在由我们承建的中国第一家低碳科技馆——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已赢得社会各界的肯定,它的落成正是建筑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探索起点。

  至于职业健康主要是对员工责任的落实。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层面是对员工的安全负责。我们实施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完成对职工安全生产工作奋斗目标、措施实施、责任落实等方面的全方位部署和责任落实。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生产安全约谈机制和对建筑工地实行远程监管,完善集团对员工安全的制度保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层层抓分解,层层抓落实”的员工安全责任体系框架。集团大力宣传建筑安全知识,多次开展应急演练,实施形式多样的安全巡查,员工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在招聘选聘竞聘中,员工对安全的责任心被视为第一考量。所有员工都必须参与安全队伍建设。专职安全员还要求每月做到读一本安全书、听一节安全课、写一篇安全文章、办一期安全学习班、观一个样板工程。对于员工安全的重视与责任已成为集团上下必练的“基本功”。把对安全的责任从脑子里抠出来,塞进自己的皮肤里、神经末梢里,使之成为一种本能,一种条件反射,让谁都忘不了,想甩都甩不掉。当这种状态成为惯性,恐怕就很难有东西能松懈员工对安全的敬畏了!

  把生活“还”给员工

  主持人:为什么省建工如此重视对员工安全的责任?

  吴:因为这是对员工负责的最基本要求。我在前面提到过,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与保障措施在建筑企业尤为重要。因为这个行业很特殊,它的施工“营盘”不断在移动,它的施工“军队”也常常流动、变化,唯一恒定的是调动“兵将”意识与行动的管理。因此它比其他行业的企业更需要注重对“员工”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仅是条条框框的制度组成的“技术活”,更是将所有关注焦点重归人性最本真的部分的“艺术”。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落实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建筑企业才能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地驾驭好它的“兵”。让他们对建筑品质的负责,不因时间、地点、组成团队的变化而“折损”。

  主持人: 具体如何实践“以人为本”呢?

  吴: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把生活“还”给员工。什么是生活?它显然是超越生存的。有人说生活若剥去了理想、梦想、幻想,那么生命就是一堆空架子。从某种角度来讲,省建工的文化认同这个观点。员工来到建工工作,他们不仅为了谋生,更重要的是拥有更好的生活 。我们需要为他们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优化和谐的人文环境,体现足够的人文关怀。不仅让他们在事业上有理想、有抱负,也让他们的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有所提升,拥有做人起码的尊严与话语权。

  在省建工的队伍建设中,争先创优是一面积极的旗帜,和谐关怀是一片温柔的底色。

  在重点重大工程中建立青年突击队,开展劳动竞赛,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员工通过培训、竞争,参加职工岗位技术大比武活动,形成了“比、学、赶、超”热潮。这种“比、学、赶、超”不仅存在于作业层的职工,也在管理层中积聚,内容涉及到安全、质量、技术、经营、财务信息化、预决算、人力资源、党群、后勤保障等10条线和木工、钢筋工、泥工、架子工等四大工种。每位员工都可以找到自己岗位对应提升的通道和追求的目标。

  通过实行“行法规促和谐,给员工一个好氛围;重民主保权益,给员工一个好制度;提工资增收入,给员工一份好福利;重生命善保护,给员工一个好环境;促学习助成长,给员工一个好平台”的具体目标和措施,集团有力地促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所得经验和做法获得了中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联合调查组的充分肯定。

  为了畅通职工参政议政的渠道,集团在外网开通了董事长(党委书记)信箱,听取职工意见建议,为职工提供咨询,排忧解难。 我们鼓励每位员工对集团的发展提合理化建议。“我是代表征提案”、“我有问题问领导”、“我是主人提建议”这些主题活动的名字已反映了集团管理者的良苦用心。

  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提高生活品质,集团在项目设立了电子书屋、阅览室,坚持开展“三送”活动,协办了文化艺术节、文化体育节、职工篮球赛、红歌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每年发起的“倾万人情,暖百家心”帮困送温暖行动为困难员工和离休职工送去关怀。

  我们有“身边的榜样”、“建工之星”等企业“明星”,也有“书记下工地”、“走出去先锋”的企业传统,更有“工地小故事”的企业温情。正如雷锋精神启示我们的,关爱员工不在一时,而在时时刻刻,静水流深。我们所提倡的人文关怀正是对长期付出的坚持,它需要一代人、几代人、数以万计的人全身心地、毫无保留地学会投入,学会爱。

  积累

  是速度真正的挚友

  主持人: 刚才您提到了企业文化,省建工企业文化的优势在哪?

  吴:团结、和谐,不急于求成。

  主持人:“不急于求成”?这听起来很有趣。

  吴:省建工已经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它的文化体系是多元化的,包括了目标文化、理念文化、竞争文化、实干文化、制度文化、和谐文化、形象文化和廉洁文化等核心内容。但其本质是一种团结和谐,强调积淀的文化。现代社会发展迅猛,讲求速度,很多企业盲目追求效益与规模的壮大,其企业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点缀发展速度的装饰品。就建筑企业来讲,效益与规模的确是不可或缺的考量标准,但质量、安全与责任永远是第一位。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点点小错的积累在这个行业尤为可能酿成大祸或严重的损失。因此企业文化对“慢”的坚持是必要的。团结和谐的奋发局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激励、长期关怀、长期梳理的结果。不断完美的技术质量并非一夜练成,而是扎根岗位,磨砺岁岁年年的回馈。

  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其实即使在今天,这个故事对许多行业内犯了急躁病的管理者依然具有启发意义。企业文化的积淀看似缓慢无形、实在有力有效。待到时机成熟,它就能“滴水穿石”,打通企业运行的经脉,最后促使企业发展“水到渠成”。“看似慢慢来,反而比较快”。所以我们常说,积累往往才是“速度”真正的挚友。

  历史

  应该照耀未来

  主持人:历年来,省建工在援藏援川等公益事业中频繁出力,并成功完成了大量包括车站、博物馆、电厂、保障房等建设主体的惠民项目,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建筑业信用等级评价AAA级企业、全国工程建设行业社会信用等级AAA级企业等系列荣誉,贵企如何看待这份答卷?

  吴:我女儿是个历史迷。我常常告诫她,学习历史不应该沉湎于过去,而是为了让历史照耀未来。这句话也是省建工回应过去成绩的态度。我们的答卷并未写完,上面也许有了许多亮点,但也有不足和可供提升的空间。当前省建工正处于实现跨越性发展的关键时刻,面临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集团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希望打拼出一片新天地,逐步形成了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山东、北方、福建和海南两广等八大国内区域市场,为企业的外向型发展奠定基础。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主持人:最后用一句话概括省建工的奋斗目标,您认为是什么?

  吴:《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就建筑企业来讲,“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应该同时进行。 我已阐述建筑企业的特殊性,随着它发展规模与市场的不断扩大,它牵系的不但是家和国,更可能是天下。只有它自身不断完善,不断精进,家、国、天下的“安稳”才不会出现“裂痕”。我们最朴实的愿望是希望自己建造的建筑在拆它之前,永无隐患、永不倒下。更远大的理想是希望通过一些重大特优普惠工程的实施,助力社会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企业链接

  省建工集团是全国首批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拥有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设计甲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建筑装饰、钢结构、高耸建筑物、建筑幕墙、地基与基础、机电设备安装及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集团下设工程公司、专业公司、区域公司及多元经营实体等分支机构50余家,有工程技术、经济专业人员3500余名。集团年完成总产值170亿元,年施工面积3000万平方米以上,施工区域辐射西北、中南、北方等八大区域,跨越全国20多个省市及日本、阿尔及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集团创出国家和省、市优质工程400余项,创出全国建筑安全最高奖和省、市安全文明标化工地500多个,有60多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表彰,有省级、国家级工法60多项。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建筑业先进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中国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百强企业、全国建筑业诚信企业、全国首批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国家优质工程奖3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浙江省建筑强企、浙江省品牌文化建设优秀企业等荣誉。企业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主办│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协办│ 浙江省企业家协会 │专家团队│浙报智库 │战略支持│ 央视财经频道(CCTV-2) 浙江卫视│媒体互动│ 钱江晚报 今日早报 浙商杂志 浙江在线 浙江手机报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把心安顿好 2013-01-15 浙江日报2013-01-1500009;浙江日报2013-01-1500011;浙江日报2013-01-1500012;浙江日报2013-01-1500013;浙江日报2013-01-1500026;浙江日报2013-01-1500015;浙江日报2013-01-1500027;浙江日报2013-01-1500028;浙江日报2013-01-1500030 2 2013年01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