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灶头边的村庄

女厨掌勺,方得滋味

鱼跃农门,游向都市
临近中午11时,叶祥伟的手机开始响个不停,都是预约午饭的食客。“6个人,马上到,鱼头火锅烧起来先”、“4个人”、“来个三四斤的鱼头”……在安仁镇53省道旁,嘱咐厨房赶紧将鱼头下锅的催促声,总是不绝于耳。这里已是食客争相往之的鱼头一条街,21家鱼头店比肩而立,2011年创造产值6000万元。
午饭时分,街上弥漫着鱼香。这个时候,叶祥伟的妻子叶水琴很忙,一口锅在煎鱼头,一口锅刚放水熬煮,还有一口锅的鱼头快出锅了。同时照看三口锅,却忙而不乱,驾轻就熟。“煎鱼头时,一定要用柴木旺火,这样煎出来的鱼头才香。”
因地处龙泉的东大门,同时又是通往庆元、福建等地的必经之地,一直以来,安仁就是一个人群熙攘、商贸发达的经济重镇。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安仁鱼头的名气口口相传。叶文菊虽是一介女流,心志却堪比大雁。
1998年,叶文菊一家率先搬去丽水市,在繁华的城市里,开起“安仁鱼头”餐馆。她的选择,不仅让紧水滩的胖头鱼游出了深山、小镇,也为这道农家菜的传奇故事埋下了更好的伏笔。
在叶文菊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安仁鱼头师傅,带着鱼头奔向城市。后来,再后来,以及慕名而来拜师学艺的学徒,也把安仁鱼头传播到了丽水市外的各处。如今,安仁鱼头走进了杭州、温州等大城市,在青田、永康、义乌等地也能寻觅到踪迹。它的名气甚至传到了北京,央视七套《每日农经》曾专门到小镇采访报道。
然而,奔向城市的路途中,有些鱼儿“变味”了。一度,以安仁鱼头为招牌的餐饮业界,陷入恶性竞争、价格混乱等困境,部分餐馆还用死鱼头、质量差的鱼头,冒充质优鲜活鱼头,损伤了安仁鱼头的名气。“这实际上是搬

  两行青山,一湾碧水,蜿蜒向前,绿衣重生。发源于江浙第一高峰龙泉山的紧水滩水库,流经龙泉段时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大湾潭。就在这青山绿水间,孕育出肥硕、鲜嫩的花鲢鱼,同时滋养出一道颇有名气的乡土菜——安仁鱼头。

  冬日清晨,寒风吹皱潭水,水波荡漾开去。每年这个时节,是紧水滩龙泉段最繁忙的日子。农历10月,一年一度的大捕捞正式开始,一直延续到农历新年。紧水滩人的生活,就此进入了一年中最有生趣的时刻。

  “这里水好,花鲢鱼,也就是胖头鱼,自然生长,又肥又大,肉质非常鲜嫩,做成鱼头火锅特别鲜美。我一直选用水库的胖头鱼,现在一天消耗鱼头一两百斤。”商户叶祥伟说。

  叶祥伟,这个几乎每天出现于此的龙泉人,是安仁镇正宗鱼头菇乡餐馆的老板,也是龙泉市安仁鱼头特色餐饮协会会长。对他而言,胖乎乎的安仁鱼头,已成为他的寄托和全部。

  叶文菊老妈妈一定不曾想到,35年前她在路边凉亭里支起的灶台,竟会孕育出如今登上杭城餐桌的名牌菜肴。那几片漂在鱼汤上的紫苏叶,把紧水滩的清澈鲜美,带出了龙泉深山。

女厨掌勺,方得滋味

  来到安仁镇,寻访安仁鱼头的故事,叶文菊是绕不开的一个人。“老妈妈”,叶祥伟如此称呼她。

  大家口中的叶文菊老妈妈,就住在紧水滩对面,是道太乡吴庄村潘家的媳妇,年轻时便烧得一手好菜,尤其擅长烧鱼。约摸35年前,紧水滩水库还未建造,龙泉一带很多小马路上,都建有小凉亭,供过往行人喝口茶、歇歇脚。

  看到了商机的叶文菊,就在吴庄村一条小路的凉亭里,垒起灶台,卖馒头、面包等充饥食品。那时,附近小溪里的溪鱼很多,随手一抓就是数条。于是,她开始烧烧溪鱼,让行人就着鱼汤吃馒头。因为自小喜欢紫苏的清香,于是她也会在鱼汤里,随意扔进几片紫苏叶,为路人提神解乏。

  今天,紫苏是安仁鱼头里必不可少的香料。它独特的香味,在小火慢炖中,逐渐渗入鱼头里,让淡水鱼少有的些许泥腥味,亦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千世界的奇妙就在于此,30年前叶文菊的随意为之,竟会让安仁鱼头独树一帜,为天下食客倾心。

  当然,从普通的小溪鱼,到体格颇大的胖头鱼,安仁鱼头的诞生,还有些紫苏以外的偶然。1979年,政府开始兴建紧水滩水库。叶文菊一家成为库区移民,次年被安置到了安仁镇,即现在的53省道边。到了安仁镇以后,叶文菊想重抄旧业。于是,便在家前搭了个简易棚,继续烧鱼。

  “起初,乡下人都爱吃鱼身,因为肉多。后来,紧水滩造好几年后,当初撒下去的胖头鱼苗长大了,一条七八斤到十几斤重,大大的鱼头扔掉很可惜。”就这样,叶文菊尝试烧制鱼头。她先用油将剁成块的鱼头煎至两边金黄,再放紫苏、生姜等跟水一块熬煮,待鱼汤浓稠时便出锅。

  就是如此普通的做法,如此的家常味道,征服了在路边寻找美食的路人。巧的是,安仁正位于庆元至丽水的中途,清晨从庆元出发的赶路人,到了安仁正是午饭时间。叶文菊的小排档,生意渐渐红火,小帐篷里飘出的香味,也渗入每个路人的心里。

  而为何取名为“安仁鱼头”,也只是叶文菊丈夫的无意之作。“当时店小,无所谓名字。我父亲拿了块木板,请学校里的老师随便写了个‘安仁餐馆’。后来我妈妈烧的鱼头越来越有名,‘安仁鱼头’就这么叫开了。”叶文菊的儿子潘建明回忆说。

  从叶文菊开始,一家鱼头店,慢慢变成一条鱼头街。各家的烧法大同小异,但有两点是一致的,那就是放紫苏和豆腐。还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烧制鱼头汤的高手,必须是安仁的女人。如今,安仁镇鱼头一条街掌勺的,多是“女掌柜”。据说,别地的女人,无论如何努力,就是烧不出这个味道。

  安仁鱼头奔向城市的路途中,曾一度“变味”。纷繁的城市,是梦想开花的地方,亦是易失本真的地方。迷途之中找回自己的它,又该如何守住原味,奔向更憧憬的未来。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灶头边的村庄 00019 女厨掌勺,方得滋味 2013-01-15 浙江日报2013-01-1500014;浙江日报2013-01-1500012;浙江日报2013-01-1500011;浙江日报2013-01-1500015;2870393 2 2013年01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