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本报采访小分队跟驻村医生进磐安麻车下村义诊

高山上的老人,你好吗

  本报磐安1月10日电

  记者 张丹丹

  县委报道组 卢伟星

  经历了连日的雨雪天,今天的磐安,终于见到了太阳。一大早,我们就在磐安新渥镇中心卫生院与麻车下村驻村医生虞淑琴汇合。今天是她进山义诊的日子。

  麻车下村海拔1000多米,每天只有一趟公交车。村子不仅偏远,且村民依山而住,十分零散。因此,新渥镇中心卫生院派了驻村医生,定期进山义诊、随访。目前磐安县的偏远山区已经有十几个点设立了这样的驻村医生,上门为山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每月农历逢一和七,虞淑琴都要带着就诊箱和药品,骑着电动车,沿着山路花半个小时左右到村里。最近磐安正在进行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筛查工作,她上山的频率就更勤快了。

  车子开到一处平地,我们就得下车步行,沿着一条不宽阔的石阶路步行到麻车下村。虞淑琴告诉我们,麻车下村6个自然村中就有2个村没法通车,山民的健康,就是靠他们走出来的。

  村委会不大,特意隔了一间小屋子,给虞淑琴做临时服务点。屋子里没有暖气、空调,即使是晴天,屋子里仍然湿冷阴暗。这里就是她每次都要坐一个上午、进行义诊的地方。

  虞淑琴刚到,就已经有不少村民在服务点门口等着她了。“村里人都知道我大概几号上来,通常都会来等我。”

  义诊,主要是为村里60周岁的老人进行慢性病的定期监测。但今天到服务点的除了老人,还有不少中年人,还有抱在手里的孩子。在他们眼中,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什么病都会看。感冒发烧、甚至头疼不舒服,都要问问虞医生。

  因此,每次义诊的上午,虞淑琴都没有空闲。今天还需要给老人进行老年痴呆症的筛查检测,就更忙得不可开交。也许是因为湿冷,她不时跺一跺脚、甩一甩手,“不然手脚都冻麻了”。

  与她配合默契的是村里的卫生联络员卢爱仙。她一进门,虞淑琴就递给她一瓶“脑心通”。原来村里周兰妹的药快吃完了。虞淑琴来之前接到卢爱仙的电话,一听是周兰妹,就知道是需要“脑心通”。“村里谁有高血压、谁有心脏病、谁得了中风,我都非常熟悉。”

  对于虞淑琴,村民胡茶女有说不完的感激。“我一直有高血压、糖尿病,但下山看病实在麻烦,难受也得忍着。现在,虞医生经常上来,我的药都不用下山买,她会定期给我送来,真是比我儿子还要贴心。”

  在卢爱仙家简单地吃过中饭,就是下午的随访了。随访其实就是上门服务,行动不便的、慢性病严重的,都是虞淑琴随访的对象。今天要去的直来村,是麻车下村中距离最远的自然村。“最近天气太冷,支气管炎、高血压的老人要特别注意。这个村最偏,今天趁天气好,要去一趟。”

  临出门,卢爱仙迅速地换上球鞋,还拿出一双雨鞋给我穿。想着直来村距离这里只有六里路,我并不打算换鞋。卢大姐笑说,待会你可要吃苦了。

  果然,没走几步水泥路,就是狭窄的田埂路,积雪部分融化,小路就特别泥泞。一脚深一脚浅,我们走了将近40分钟,才走到了直来村,已经满身是汗。“这条路虽然不太好走,但是最近,我每次去直来村,就往这里走。”

  进村就见到一群老人围坐在一块空地上晒太阳。虞淑琴的到来,让原本在打瞌睡的老人们都起身迎接。“今天那么冷,你还上来啊?”“快休息一会,晒晒太阳”……见虞淑琴拿出血压测量器、血糖监测仪,他们都十分老练地挽起袖口,等待检查。虞淑琴的勤快随访,让原本不懂“什么是保健”的老人们,接受了原本觉得麻烦的定期监测。自从有了驻村医生,麻车下村的高血压发病率下降了不少。

  “你是不是又忘记吃药了?血压又升到140啦!”被“骂”的是71岁的孔令大。

  “这是什么中药?不要乱吃药哦!”79岁的陈冬球床边放着的一堆中药,也被虞淑琴仔细认真地检查了一番。

  “最近头还疼吗?还有哪里不舒服,要告诉我。”被仔细盘问的是66岁的陈苏琴。

  直到老人们都一一量过血压后,虞淑琴才放心地收拾药箱,准备下山。迎着西斜的夕阳,虞淑琴两颊被山风吹出来的高原红更加明显。还在回家的路上,她已经开始盘算起了下一次进山的活了:“明天,我得和爱仙姐联系起来,缺什么药我得准备起来了,过年前送上山,让大家安心过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高山上的老人,你好吗 2013-01-11 2871419 2 2013年01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