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城市化,快步走

——浙江经济年终述评之三

  本报记者 刘刚

  63.2%!在刚刚举行的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被热切关注的2012年浙江城市化率,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相比2011年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

  这也意味着,过去五年中,浙江城市化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12个百分点,稳居全国各省区第三位。

  生活远比数字丰富。城市化不仅是城市面积和人口的增加,更是产业结构、就业方式和人居环境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透过抽象的数字,还原2012年浙江城市化历程,我们看到浙江新的成长动力,看到普通人的幸福笑脸,看到一幅更美好的浙江发展画卷。

  “化”出成长新空间

  每个星期,家住杭州城西的陈国柱,都有四五天要驾车到德清上班。

  陈国柱是浙大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去年6月,“圣航科技”与陈国柱所在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学院以技术入股方式参与产品研发,德清一下子成为陈国柱的生活新重心。

  陈国柱的新生活,折射出的正是浙江新型城市化的新发展。去年我省出台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纲要,其中明确,加快形成以城市群、都市区为主体,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以中小城市为支撑,以中心镇为基础的功能互补、城乡互动的现代城镇体系。

  而今,纲要上的规划正步步成为现实。统计显示,目前,杭、甬、温三大中心城市市区集聚了全省16.7%的人口,创造了全省三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

  更重要的是互补和互动。伴随城市化的推进,我省相继建成、在建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沪杭高铁、杭甬客专等一大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促使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资源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优化配置,为浙江经济不断拓展出新的成长空间、培育出新的发展动力。

  就在不久前,象山港跨海大桥正式开通,开通后仅一周,大桥通车流量就达到10万车次,不仅让象山旅游业从业者们笑开怀,更带来了新的发展项目、资金和人才。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同样,当越来越多的德清人亲昵地用“一桥之隔”来形容杭州和德清的关系时,我们看到,杭资规模企业占德清规模企业总数的36.2%,杭资规模企业工业产值占德清规模企业工业产值比重为39%,德清100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47家为杭资企业。

  当然,最值一提的,还是城市化推进产生的“再造内需”效应。省发改委调研课题组曾对我省27个小城市试点镇做过这样的分析:一户农民过上市民生活,家庭消费将增长50%,保守估算每人每年多支出1万元。

  小城镇有大能量

  这是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2012年前三季度,浙江27个小城市试点镇GDP同比增长12.7%,前10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则分别同比增长31%和15.1%,城市化率提高了3.1个百分点。

  “小城市培育,已成为浙江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亮点。”省发改委副主任、省中心镇发展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姚作汀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2010年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下来,在国内外严峻复杂经济形势中,27个小城市试点镇始终保持强劲发展态势,不仅成为浙江经济引人注目的成长力量,更是当下国内外媒体聚焦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成长样本。

  用脚投票的资本,最早为浙江小城市试点投下信任票。统计显示,截至目前,社会资本占小城市总投入的比例高达79%,预计3年时间投在小城市的政府及社会资金总量可达3200亿元。

  因为看中了小城市的内需潜力,诸暨市店口镇农民企业家冯剑铭投资1.5亿元兴建镇中心商业综合体——铭仕广场,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城市和城镇文化商贸综合体”典型,“小城市发展,商贸业一定第一个火起来,我就是要吃好这头口水!”他说。

  不仅是资本的机会。今天,行走于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你会发现,这里的路标已由“瓜沥镇区”换成“瓜沥城区”,眼前也是一派现代化城市风貌。在小城市培育过程中,产业集聚、商贸发达,更多农民就地城市化,这种种变化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前行,更是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深刻变化。

  省中心镇发展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测算显示,2011年我省27个小城市试点镇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6500人,如果达到国际通行的小城市标准——每平方公里9000人, 27个小城市将新集聚175万人,对同期浙江城市化贡献率将达30%左右。

  城市化 幸福花

  2013年,对诸暨市店口镇吴家塔村村民陈华而言,意味着全新生活的开始。

  如是说一点都不夸张。在以农村宅基地换镇里新房后,今年4月陈华就将搬进新居。他告诉记者,虽然离开了土地,但作为店口镇新居民,他有“店口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看病时门诊能报销50%;作为被征地村民的父母,每人每月可领养老保险金310元,还可领一笔60岁以上老人每月100元的养老金;更重要的是,根据镇里的“12年制义务教育”政策,他读小学的9岁女儿一直到高中学费都全免。

  发生在陈华身上的这些变化,正是我省新型城市化推进的一个缩影。通过深化户籍、社会保障、住房保障、行政管理和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在过去一年,我省新型城市化的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

  保障房建设再传喜讯。省住建厅统计,2012年我省新开工保障房17万套,其中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8645户,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的117%,连续三年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我省已累计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153.7万户。

  城市提升又有新推进。2012年我省县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804平方公里,地下空间开发总量达1.3亿平方米,城市交通拥堵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城市居住、就业、休闲和交通功能不断健全和提升。

  城市化的每一次推进,夯实的都是浙江人的幸福根基。在慈溪市周巷镇万安庄园,通过宅基地置换,许多农民住上了花园式公寓楼。已经成为新居民的原万安村村民周伟如选了一套150平方米左右的新房。他告诉记者,现在晚上有空时,他可以去周巷镇新华书店看书,到精品购物街购物,到奥克雷影城看大片,生活也够“潮”!

  新年更有新期待。展望2013年,随着城市提升工程、城市交通拥堵整治工程、“三改一拆”工程等的加快实施,人们有理由期待,浙江新型城市化不仅将成为浙江新一轮发展的新增长极,更将成为浙江人幸福生活的强劲发动机。

  城市化,幸福花。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城市化,快步走 2013-01-11 2871283 2 2013年01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