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坐着“皮筏”
顺流而下

  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野,正在因智能终端随身时代的来临而弥合:随时随地的分享与记录已不仅仅是少数人的奢侈,而是一种低门槛的轻松的大多数人的选择。这使得与“人”相关的各种信息爆炸性地增长,每个虚拟ID的背后形成了越来越立体鲜活的生命个体。

  从线上到线下的自由穿越由此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不仅仅是《黑客帝国》中的特技效果。人和人之间,超越传统的种种限制,可以基于共同的喜好和经历,灵活而有效地联结、分享、合作、交换,乃至展开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双向行动。

  媒体的问题并不是媒体的。如果站在三万英尺的高空俯瞰,地球是一种怎样的底色,又是以怎样的规律在运动,答案将是清晰可见的。传统媒体人所苦苦思索的转型方向,如果能通过更加宏观的、战略性的视野来考察,将会迎来“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

  站在年终这样一个回顾性的时点,我们试图进行一些梳理,就好像在密布的河网中,判别哪些是主干,哪些是支流。我们眼见社会化浪潮凶猛,席卷了从信息传播到社会组织,乃至商业运行的一切:Facebook只用了8年时间,便建立了以往传统报人百年努力才能建成的现代传播帝国;微软以12亿美元收购企业社交网络服务商Yammer,并将其整合到Office部门;“京东”用140个字发动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威力堪比千万广告;微信悄悄潜入了3亿人的生活,并正演化成囊括一切的庞然大物。

  “湿乎乎的、黏嗒嗒的未来”已经为越来越多人所认知:湿,不仅仅在于打破鸦雀无声,打破高高在上,走向众声喧哗和平等;湿,是思维方式从一元走向万维,是分享、协同、合作的态度;湿,更是一种对人性的关注、思考与放大。察觉和利用这种关系和力量的改变,已经成了越来越多的行动者的实践。

  “向下生长”,是我们从众多试验者身上提取的重要线索:无论是社区报对于更细小文化集合的渗透,还是线上线下对本地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整合;无论是链条下延对用户的深度关注和卷入,还是用大数据技术直指本地化的精准广告;“向下”,展示了对人的需求的尊重,对人的个性的关照。

  社会化网络中的每一个人已经被编码、定位,记录着行为习惯和喜好,而媒体的传播对象是这些有着喜怒哀乐的个体,而不再是“一坨”不明身份、面孔模糊的“大众”。向“人”的回归,隐藏着某种暗码。社会化时代,围绕用户的需求,提高传播的效率,缩短交流的路径,降低分享的成本,将是制胜的关键。

  在《未来是湿的》一书中,“互联网革命的思考者”Clay Shirky认为:“社会性工具的戏剧化改进使我们对于它们的控制更像是驾驶一条皮筏子,我们被推动着,沿大体由技术环境决定的路线飞流直下。我们对于这些工具的传播有较小程度的控制,但那并不包括我们能使船掉头、停下或者根本性地改变我们前进的方向。”

  社会化媒体、社会化营销、社会化设计、社会化商业……新名词迭代涌现的同时,意味着社会化可能已经不再是昙花一现的短期现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社会化将渗透至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组织和运行的底色。我们何不坐着“皮筏”顺流而下!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坐着“皮筏”
顺流而下
2013-01-11 2863976 2 2013年01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