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黄岩的财富

  韩小蕙

  我不算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也知道浙江的温州人如今已变得极其富庶。但到了与温州相邻的台州市,又到了台州市下辖的黄岩区,那里人的强势有钱,还是令我啧了舌,称了奇。

  从私人来说,一位当地女友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4年前她女儿考上上海某大学时,喜欢她的婶娘专门在上海买了一套房子,用以时不时地去陪陪她;后来她女儿又要到香港去读研究生了,婶娘也就又随着在香港买了一套房子——香港的房子多贵啊!多少港人奋斗一辈子也还买不起一套小居室。可是黄岩人竟然像买萝卜、白菜一样,掏钱就直接买入,黄岩人真是太有钱了!

  从公家来说,我看到了建设局长手下的两项政绩:一是前两年他鼓励民营企业家投下1个亿资金,从江西、安徽等省整体买下了好几座清代大宅院,搬迁来黄岩,经过极其精心的修缮,把每一个房间乃至每一个斗拱、每一朵雕花,都原汁原味地复原出来了。局长说,买这些老房子时,其基本架子虽然还没倒塌,但很多部分都快腐烂没了,如果不是我们及时下手抢救,也许子孙们就再也不知道中国老祖宗的建筑是多么的美轮美奂和博大精深。局长的第二项政绩是当初花了很少的钱,把藏于民间的“梅桩”都收集起来,在黄岩市民最大的休闲公园九峰公园内建成了绝世独立的报春梅园。“梅桩”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就是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梅花枯枝上培植出新生的梅树,以前没人识的时候不值什么钱,现在却动辄数几十万、上百万元一株,因为其中的很多都是国家级梅桩竞赛的获大奖者。我看到,这样金价之身的梅桩在报春园里有上百盆,基本把浙南这一代的梅桩全部囊括在手,你说得值多少钱!

  仅以上面这么几个小例子,就能知道黄岩的财富有多么深不见底。黄岩人得改革开放的风气之先,又把台州人祖祖辈辈勤勉苦干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于是,就把自家的日子过好了,也把地方的财政搞上去了,还把咱们国家的经济总量提升上去了,更把中国人民的富裕新形象大大地树立在全世界面前。

  惊回首,仅仅三十多年前,黄岩还是个能吃上番薯咸鱼饭就算“幸福”的穷乡僻壤啊!中国,也还是一个人民普遍缺吃少穿、整天把一个“穷”字顶在脑门儿上的贫瘠国度啊!

  不可思议的中国谜!

  不过,我现在不想赞美黄岩的有钱。而是想好好赞美一下在有了钱之后,黄岩区政府修建了一座“黄岩名人馆”,其目的是教育子孙后代们:要继承和发扬光大黄岩前辈们的优秀基因,将黄岩人的奋斗精神代代相传。

  黄岩自古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她深厚的浙南——浙东、陆地——海洋的交汇文化,曾经培育出一代代名人大家,不仅为黄岩的历史不断书写着精彩的一章又一章,而且还是荫及黄岩今天能脱颖而出的福祇和营养师。

  黄岩正式建县始于唐朝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先“置永宁县”,后于天授元年更名为“黄岩县”,从此这称谓一直延续到今,已有1300多年。在宋代,黄岩时称“小邹鲁”,是赞誉她的文风鼎盛,堪比孔孟故里。及至元、明、清以降,黄岩热土上涌现出了南宋贤相杜范、江湖派诗人戴复古、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文史大家陶宗仪、史志学家王棻、三边总制曾铣、抗日名将陈安宝等贤相良臣、民族英雄、农民起义领袖、爱国诗人、文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书画家、音乐家,一位位都是彪炳史册的人物,仅进士就出了275人。至近现代,黄岩的精英血脉仍然绵绵不绝,又涌现出了“辛亥双烈”、“五四”先驱、早期共产党人等可歌可泣的革命先辈,以及著名书画家陈叔亮、“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书画家柯璜等当代英杰。

  我非有意轻慢男士,但在黄岩名人馆内林林总总几百号人物中,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一今一古两位女性。一位今人留下了照片,40多岁年纪,不是那种美丽和漂亮的美女范儿,而是饶有风采和气质的知识女性,她的名字叫黄准。另一位古典美女却只有两幅画像,还都只是今人凭着自己的想象而绘,一幅是让她置身书案前捧读一卷书,褒其才华;另一幅把她放在了梅花枝条中,喻其清雅独绝,她是南宋女词人严蕊。

  先说当代作曲家黄准。说来惭愧,此前我还真不知道那首著名的《红色娘子军军歌》就是出自黄准之手。不夸张,凡50后、60后以前的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少,没有不会唱这首歌的。“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那节奏铿铿,充满战斗激情的进行曲,虽然是出自上世纪60年代,虽然当时动辄就是“上纲上线”,乃至“运动”、“批判”、“牛棚”、“劳改”,可是黄准,有着丰盈才华的黄准,还是把这么一曲真正属于艺术品的“纯歌曲”创作出来了。我以为,这不仅涉关才华,里面一定还有别的——试想,如果不是凭着过人的胆识和足够的智慧,她能做到这一点吗?说来,在历史的滔滔长河中,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太微不足道的一丝清风,连一粒尘埃都还没吹动就匆匆过去了;而在大家都一样的困境中,有些女性反而会像黄准一样,以自己的温婉、耐心和坚持,以柔克刚,积累跬步,寸寸提升,杜鹃啼血,最终把握住时机,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再说严蕊,生活对她这个才、艺、貌三全的小美女来说,更其苛待,简直可以说一直就是严冬酷寒的暴风雪。她本叫周幼芳,父亲是个正直的小官,因遭奸人陷害屈死在监狱中。幼芳沦为台州营伎,更名严蕊。因为出身书香门第,艺压群芳,“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因而得到了台州太守唐仲友的赏识,常与之诗词唱酬。虽然地位低微,一个小小的营伎与太守大人连红颜知己都谈不上,不过严蕊总算过上了“人”的生活,小小内心里获得了知遇之恩的快乐。可惜天不佑人,好日子还没有几天,祸患就又来袭。时任浙东常平使的朱熹与唐仲友不合,当得知唐与严蕊过从甚密,便以小人之心挟怨报复,竟上书弹劾,污之以“居官不存政体,亵昵倡流,有伤风化”的罪名。官府为求佐证,竟将严蕊投入狱中,滥施刑罚,逼她承认与唐有奸情。可怜一枝带泪梅花,备受酷刑,但却宁折不弯,始终也不承认诬告,更不诬陷他人,其侠骨义胆惊动了朝野,深得赞许。后来,终于大白冤情,被判从良,以歌伎之身而流芳千古。可惜的是,严蕊的词作仅存《鹊桥仙·七夕》等三首,其余大量作品都已随她远去。不过这也已经够了,因为她那首“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的《卜算子》,写得是何等哀怨而又荡气回肠啊! 想当年,我是在《唐宋词一百首》中读到她的,卷后介绍得简单,只说该词表达了严蕊想挣脱枷锁的愿望。现在到了黄岩,才知严蕊乃黄岩女子,“莫问奴归处”后面还有这么凄凉的故事在,真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啊! 我在严蕊的两幅画像前盘桓良久,不忍离去: 从良后的严蕊生活得怎样?史书没有记载。可以想见的是,卓然绝世的她可能贫困、可能低微、可能仍然上不了大雅之堂。但是,她却仍然不会妥协,不会放弃,不会与卑鄙同流合污……

  从黄岩名人馆出来的时候,我眼中的黄岩已经变了。她归根结底,是一块英雄辈出的热土。有钱是好事,不是坏事,是光荣,不是可耻。富有是中国人追求了多少代的梦想。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致富,更是一等一的功勋。当然,更重要的问题是,随着财富的到来,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2 黄岩的财富 2013-01-11 2665950 2 2013年01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