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杭州清波街道便民百宝袋——

贴心服务送到家

  记者 金毅 通讯员 陈勇 柳景春

  本报杭州1月7日讯 “袁大妈,我来给您办理老年食堂的用餐卡了!”今天下午,杭州上城区清波街道柳翠井巷社区社工韩佳敲开了光复路38号袁大妈家的门。袁大妈因腿脚不便,给社区打电话咨询办理老年食堂饭卡的事,让她没想到的是,半天不到,社区工作者就上门服务了。

  韩佳一边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了登记表、介绍手册等相关资料,一边为袁大妈介绍办理流程和注意事项。“这是申请表格,请您先填写一下。”填完资料后,袁大妈盯着小韩随身携带的包,“哟,小韩买新包了?真漂亮。”记者看到,这是一个长方形紫色包,上面印有:“流动式办公,走访式服务”几个字。

  “这是街道给我们配发的。”小韩笑着说,“这可是百宝袋,里面包含了我们要做的各种社区服务。”说话间,小韩从包里拿出了一个小巧的自动血压仪,给袁大妈量了量血压。“130/90,您的血压正常,好好保持。”小韩说。袁大妈高兴地说:“这两天下雪,我腿脚又不方便,有一段时间没量血压了,没想到这仪器也能揣在包里,蛮方便的。”

  小韩携带的流动便民服务包,是清波街道以柳翠井巷社区为试点推出的新便民服务。包里除了帮扶救助、民政福利和就业管理等10余项社区日常服务工作的申请表、登记表和指导手册、宣传图册等资料外,还有自动血压测量计、计生用品、雨具和鞋套等常用物品。社区将群众住所作为解决各类问题和提供志愿服务的第一现场,减少了居民办事“两头跑”的情况,又方便了部分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

  离开袁大妈家后,韩佳回到社区,和几名同事拎上一壶油、一袋米和一床棉被。“现在,我们要为退休人员送慰问品。”韩佳告诉记者。不一会,小韩等人来到光复路38号的陈根法家。陈根法不在,他儿子陈群在家。韩佳等人送上了慰问品,并从服务包里拿出一张退休人员医疗慰问品登记表,请陈群填写。“这么大冷天,社区还给我们送来米、油,太感谢了。”拄着拐杖的陈群感激地说。陈根法今年77岁,退休多年,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入院多次接受治疗,花去医疗费不少。陈群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二级重残,一度靠领取失业金维持生活,最近才找到工作。“老陈生活比较困难,我们上门服务的次数多一些。”陪同走访的柳翠井巷社区居委会主任申屠宇星说。

  流动便民服务包的灵感来自于“赤脚医生小药箱”。清波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鑫坤曾有数年行医经历,在其启发下,街道开始试点“社区的小药箱”——流动便民服务包。

  目前,柳翠井巷社区9个网格片区的10名社工全部配置了流动便民服务包,享受该项便捷服务的居民已达1800余人次。据了解,流动便民服务包本月起将在清波街道全面推广。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贴心服务送到家 2013-01-08 2865725 2 2013年01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