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美丽乡村·走读

在浦江新光村,寻觅的不仅是历史,还有迷失的自我——

邂逅灵岩古庄园

  桂芳轩里,一个春日的艳阳天,一位自称“松竹友人”的文人,信手在墙上写下李白的“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美鱼楼”里,久居深闺的大家小姐精心饲养当时罕见的红金鱼,打发寂寞时光。

  诒毂堂牌坊门前,刚获武秀才功名的朱绍粟,拿到了十石稻谷奖励……

  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的灵岩古庄园,到处都藏着这样惹人遐想的故事。今天,这座至今保存相对完好的古庄园,依然住着上了岁数的老人。与他们相熟了,就会听到一两个庄园里的故事。慢条斯理的述说中,思绪可以飘得很远。

远古密码,遗传至今

  古庄园的选址、设计、修建,处处精致考究,可见第一位主人灵岩公不仅拥有雄厚的财力,更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进村的大明堂就大有讲究:1000多平方米的明堂象征着纸,紧挨明堂的水池被称为砚池,南边有座四间头的读书苑和一株从杭州水运到此的松树。每当太阳升起,书苑和松树的影子就照射在砚池和明堂上。估计这位匠心独运的老人想表达:文房四宝齐全了,年轻人也该晨起读书了。

  还没进庄园,就有那么多说头。带我们参观的朱希光却说,他研究灵岩古庄园二十多年,至今还有多处无法参透的地方。古人设计的目的和隐喻何在,他总是在思索:“灵岩古庄园,就是一本深厚的民俗读本。”

  诒毂堂,就是这位老人家居住的地方,“诒毂”有着五谷丰登、乐善好施的意思。大厅门牌坊上是丰富的石雕、砖雕和泥塑:篆写的“南极呈祥”是砖雕,工艺精湛;顶端的泥塑洋葫芦,寓意天下世事尽收其中;中沿分立两只泥塑狮子,犹如童子门神;西端是精美的浮雕,有喜鹊登梅、麒麟奔放等,都是吉祥喜庆的寓意。

  “这只是一个牌坊,诒毂堂四进厅堂,厅厅都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缩影。”朱希光指着中厅梁上繁琐的木雕,“这里一共刻着28条龙,但你仔细看,却又不像是龙。那时只有皇帝能用龙的图案,因此灵岩公用了‘似龙非龙’图案,很有意思。”

  诒毂堂有着辉煌的过去。清朝时期,浦江县新中的秀才都可以到这里来领取500多公斤稻谷的奖赏。到了民国,这里又成为灵验免费小学教书的地方。“礼义、廉耻”四字校训仍在。

  诒毂堂大气庄严,而厅堂北边的“桂芳轩”则清幽雅致,进门便看见了墙壁上清晰的俊秀书法,题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这或许是落款人“松竹友人”刚刚睡醒,打着哈欠站在院子里,望着院内春景有感而发,于是意气风发地在墙上挥笔留下两首优美的唐诗。

  “很多游客都以为这里是文人的读书庭院,其实当年是武举人练功的地方。”朱希光的话让我们大跌眼镜。确实,院子当众搁着的28公斤重石墩、古朴的两头柜,还有石锁、石矶。据说到此处参观的男游客,一听这是清朝武举人的练功家伙,都会忍不住试试。

庄园依旧,人影渐稀

  历史,其实不像传说那样遥不可及。

  诒毂堂东侧的廿九间里,是浦江单幢最大的古屋,有南北各10开间、东西向各3间。至今,这里还住着50多户人家,不过通常都是家中的老人还留在古屋。

  50多岁的朱跃交还住在三间半的老房子里。光线昏暗,我们跟着走上二楼,几乎看不见楼梯的台阶。推开他家几百年历史的木格子窗,外面便是很大的露天空地。我们站着的窗边,其实是当年的回廊。“通过回廊,你可以走到任何一个开间。没有分家之前,开间相通,是很大的厅堂,采光也好,现在儿子分家、孙子再分家,开间就变成这么小的房间,采光不好了,也没有以前宅子的韵味了。”

  虽然已不复当年的模样,但廿九间里依然处处能见高门大户的身影:这里的窗户有方窗、圆窗、六边窗,铜质拉手也有圆形、方形、鱼形。古代路灯两面设有通烟道,两面只要糊上皮纸就能使用,设计超级精巧。

  在朱跃交家对面的朱荷生家,至今还放着他的父亲朱耀晖——一位当地名人的照片。这位曾参加过汉口兵变的保定军校毕业生,经历过惊心动魄的革命,失败后躲进棺材逃回家乡,尔后成了一名校长。

  朱荷生从小就很少听父亲述说往事,看见父亲对着一部《火烧汉口》的戏落泪,却不知道其中缘由,长大后才陆续听说父亲年轻时的传奇经历。“他是那个风云时代的见证者,也是老宅兴旺最后的见证者。”朱荷生感慨,“现在只剩我们这辈人,守着老房子,说说以前的故事。”

  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朱希交就住在老房子对街造的新房子里,办了个小加工厂。对于朱希交来说,老房子以后的归属,他并没有强烈的兴趣:“老房子采光不好、房间小,没法装自来水、抽水马桶,还是新房子住着舒服。”他的两个弟弟、儿子都很能干,在外地做生意,“过年会回来住几天,但都住在我家,老房子只有父亲愿意去住了。”

  “这里的户主依然一代延续着一代,只是真正住在这里的人,会越来越少。没有人住的老宅子,总觉得少了什么。”说到未来,朱希光也满是感慨。

年久失修,盼得重生

  朱姓族人逐渐稀少,却有越来越多外来游客走进灵岩古庄园。

  何丹玲嫁到新光村十年,也是这里从默默无名到人气旺盛的十年。“只要天气好,拿着专业相机的游客,一拨接着一拨,都是来看老房子的。”她虽然无法说出老房子的好,却也知道老房子今年刚被评上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知道的人越来越多。”

  灵岩古庄园除了2万平方米、20座古建筑外,还留下了活跃至今的灵岩板凳龙、浦江乱弹。朱跃交就是灵岩太平龙的传人。每到元宵节,他带着村里的男人们,围着老房子、古巷子舞起灵岩太平龙,特别有感觉。

  因为户主外出,我们无法参观到室内装饰最精美的“美鱼楼”,很是遗憾。朱希光说,很多游客来都只能透过门缝,看一眼当年闻名的金鱼池,很是可惜。

  这几年,他一直希望政府部门能将这里的老房子收归集体、保护起来。他带我们看的精美绝伦的门雕,有些突出的边角已经磨损;房子年久失修,门楣、房梁上的精美雕刻,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行走在朴素古老的庄园里,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快乐和满足。这座江南“乔家大院”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传统的文化和历史,还有难得一时的简单生活、惬意心情。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陷入困惑,但当走进这样的老房子,时间仿佛变得缓慢,阳光显得分外灿烂。听着老人们答非所问的方言,看着杭派与徽派结合的建筑,我们的思绪不自觉地放飞。这也许就是灵岩古庄园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地方吧。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21 邂逅灵岩古庄园 2013-01-08 浙江日报2013-01-0800010;浙江日报2013-01-0800012;浙江日报2013-01-0800021;2858175 2 2013年01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