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创时代

金华育蚌专家张根芳——

浙产珍珠育新品

  记者 徐贤飞 通讯员 陆旭升

  蚌里的珍珠是什么颜色的,以往是上天说了算,如今却完全在人类掌握之中。在金华,专家张根芳育出来的蚌,想要什么颜色的珠子,就能生产什么颜色的珠子。这项技术在世界还是首创。

  前不久,省科技厅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对由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金华市威旺养殖新技术有限公司所完成的“紫色、白色珍珠层三角帆蚌人工选育”项目成果进行了鉴定。专家们剖开一只只三角帆蚌,发现蚌内生长的珍珠全是紫色的。

  阳光照耀下,紫色珍珠发出闪闪光芒,让专家啧啧称奇。专家们鉴定,三角帆蚌选育后代的紫色珍珠比例达到98%以上。

  据了解,全世界95%的珍珠产自中国,但中国珍珠销售贸易额占世界珍珠贸易额15%还不到。究其原因,中国生产的都是低端产品。

  三角帆蚌是我国生产淡水珍珠的当家品种,所产珍珠颜色主要有白、黄、紫等基本色相,但紫色的珍珠只是随机产生,绝大多数是深浅不一的黄色珍珠。市场上,黄色珍珠低质低价,只得论斤卖,而深紫色、银白色珍珠量少、价高。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高端珍珠甚至可以论颗卖,每颗能达上千美元。

  中国珍珠产业之所以落后,根源之一就是当家品种三角帆蚌在育种上的不足。浙江是全国最大珍珠产区,占全国产量的80%。2010年以前,我省珍珠养殖产业竟然没有一家良种场。蚌农缺乏品种选育意识,大多自繁自养,多代留种后会因近亲衰退,珍珠蚌抗病能力下降。

  现实困境让张根芳萌生出想法:三角帆蚌也是世界海、淡水育珠贝中唯一能够生产紫色珍珠的贝类,既然紫色的珍珠经济价值高,能不能人工控制珍珠蚌只产生紫色珍珠?那样中国珍珠产业就可以摆脱低端形象,从高端市场分一杯羹。

  珍珠蚌为什么会产生紫色珍珠?有人说可能是水质原因,也有人说是珍珠的一个生长阶段,养的年份长了,珍珠就会由紫色变黄色。张根芳就从解决颜色形成机理入手,发现珍珠颜色不是取决于“母体”,而是取决于“种子”。

  人工培育珍珠需要解剖一只蚌,取其外套膜上皮组织制成一小块膜片,称为细胞小片,再移植到另外的蚌体内,使之吸收营养、分泌珍珠质,逐渐生成珍珠。用于制取细胞小片的蚌称为制片蚌,用于插植细胞小片培育珍珠的蚌称为插片蚌或育珠蚌。也就是说,制片蚌相当于“种子”,育珠蚌相当于“母体”,培育珍珠的过程就是把“种子”植入“母体”实现借腹生子。

  解决了理论上的瓶颈后,张根芳就到处跑,选择珍珠蚌里紫色珍珠比例高一点的做种。此外,他还从鄱阳湖、洞庭湖等地收集了很多野生三角帆蚌。经过10年选育,张根芳把不同种群、不同颜色的珍珠蚌群体进行个体选择、颜色标记,再配组进行一代代挑选繁育。

  选育到第3代时,2009年插片手术后的珍珠蚌里产生的珍珠接近100%都是紫色的,只在颜色深浅度上略有不同。这意味着他选育的珍珠新品种性状已经稳定。张根芳给这个自己苦心培育的新品种命名为“紫皇后”(暂名)。

  “紫皇后”的成功,让张根芳信心倍增。他进行了金色珍珠和银白色珍珠品种的选育。据悉,金色珍珠只有海里的金唇贝能生产,产量非常少,经济价值很高,比黑珍珠还贵。在张根芳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他培育出来的金色珍珠。他打算给这个金珍珠品种命名为“金公主”,给银白色的珍珠新品种命名为“白贵妃”。

  “我要让浙江的珍珠也能卖出天价。”张根芳说。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创时代 00019 浙产珍珠育新品 2013-01-08 2826762 2 2013年01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