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智造

时不我待

  十指禅

  这是一个很清晰的逻辑:加快正处工业化后期的浙江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工业强省的建设;加快工业强省建设,核心就是加快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核心,则是被誉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没有科技,没有技术创新,立不起转型升级,立不起工业强省,也推动不了浙江经济摆脱艰难见到光明。尽管,经济回暖的曙光已打在浙江土地上。

  用生死时速来形容加快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并不过分。因为当前经济形势严峻,怎么个严峻法?相信很多人从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都能感觉得到,更可以看到,不少企业正面临生死存亡。为什么形势严峻,面临生死存亡?就是因为说了多年的转型升级“转”得不多“升”得不高,就是因为我们的转型升级存在一些结构性缺陷,包括科技创新不足。

  事实上,4年前雷曼兄弟倒下而肇始的全球金融危机,让我们的经济成了退潮后沙滩上众多裸泳者中的一个,结构性缺陷就已暴露无遗,新兴市场国家低成本优势、创新能力、赢利水平、品牌影响力、科技创新……没有一块布可以完整地遮覆身体,大多是残缺破碎的。一千六百天过去,暴露的还在暴露,残缺的依然残缺,因为,金融危机还在发酵,只不过是从次贷危机变成了欧债危机,外部环境依然残酷;更因为,努力了几年的转型升级,速度不快,内部环境仍旧严峻。

  生死时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还来源于或许会又一次悄悄消失的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都说危机让我们看到了隐匿着的严重问题,低迷给我们提供了反思过去、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最好机会。但四五年前的机会,我们早已失去。结构性的问题依旧,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权重,依然短缺。现在,机会重来,且一点都不比4年前小,就看能不能及时抓住了。我们需要的是不重蹈旧辙,不一拖再拖,不再让机会再一次从手边滑过。

  数年来的事实证明,不能说没看到症结所在,不能说不努力。这些年,上至省里,下至各县,从官方到媒体,从官员到百姓,“转型升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创新”,哪个不说,谁人不知,却为何进展不大,收效不彰?只能说,主要是紧迫感不强,思路有问题,眼光不够远,勇气很缺乏。建设工业强省,建设科技强省,加快转型升级,是一次深刻变革,而变革,必然有创新,必然有扬弃,必然有巨大的阵痛,也因而,必须有巨大的勇气。今天,我们是否具备了应有的紧迫感,新思路,远见卓识,巨大勇气,百倍信心?

  丢掉幻想,切切实实做好自己的转型升级,加快科技强省建设的步子吧。我们已经浪费了多少时间,今天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我们存在创新能力不强、产能过剩突出、企业赢利水平不高、品牌影响力偏弱等问题,还面临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人民币持续升值等潜在危机,但我们经济发展潜力远远没有耗尽,有科学技术做支撑,再有十年比较高的增长期是完全可能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审时度势,以生死时速般的紧迫感,抓住全球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加快科技创新,再创一个新辉煌。


浙江日报 智造 00024 时不我待 2013-01-08 2864352 2 2013年01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