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智造

浙江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重大工程—

青山湖科技城,千日造城城如何

  项盈盈 郑希均

  1月5日上午。临安市。青山湖畔。

  与我省大部分地方一样,这里的天空也纷纷扬扬飘着雪花;不同的是,这里正在举行《青山湖科技城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研究》(以下简称“规划”)论证评审。这场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潘云鹤任评审组组长、包含了数名两院院士的高规格的评审,让人们再一次把关注的目光,移向青山湖科技城:作为担负着推动浙江创新驱动重任的项目,作为浙江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重大工程,青山湖科技城建设得怎样了?未来又将如何?

  打造青山湖科技城的背景是:浙江省目前传统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目前阶段亟需加快创新驱动转变、探索科学发展新道路。正是在这种发展思路下,青山湖科技城秉承这个使命而生,既是浙江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重大工程,也是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核心组成部分。2009年5月15日,省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批准设立。同年11月30日,青山湖科技城正式奠基建设。

  1100天过去,青山湖科技城已经有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浙江研究院、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等相继签约入驻,累计引进大院名所和高校31家,总投资60.6亿元。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研究院大楼,2012年5月结顶,是青山湖科技城第一个结顶的院所项目。10天前,青山湖科技城进入“全省5家首批产业集聚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名单。

  科技城内,15个产业化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蓝海轴承、杭叉铸造等已完成厂房建设,德福线缆、银星机械、神洲电器已正式投产;国际创意园一期规划馆

  已完成基础工程,孵化大楼一期工程全面动建。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完成立项审批,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现场,我们看到,科技城核心区的主干道路已经全面建成,虽然盖起了一层雪,但依然可见漂亮、宽阔。产业化区,则是完全另一番景象:七条道路先后动建,到处都是翻起的泥土、挖下的深沟。科技城外,连接杭州城西两大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和海创园的科技大道,全面通车,长西线支线全线贯通……

  显然,千日造城城已立。一个名副其实的科技城,崭露头角。已投入的60亿,正在产生强劲有力的正能量,而在以后的日子,随着投资的不断加大,建设的不断

  加快,这个正能量将会加速度增加。在这次评审会上,在评审的“规划”里,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今后的青山湖科技城,将怎样挑起探索浙江科学发展新路重任的。

  潘云鹤院士以美国正在进行的“材料基因组”计划为例,提出青山湖作为科技城,应该紧追世界前沿技术。他认为,可以把“临安科技城”打造成为杭州的“卫星城”,以科研集聚与人才高地为明显的特点,同时加强信息功能,发展“大数据”

  的理念,

  创新研

  究模式。

  周干峙院士在肯定青山湖科技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充分尊重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从城市建设的角度,直言不讳地提出“高楼太多”的意见。他表示,应该尊重临安的自然条件,不能辜负这么美的山水。

  戴复东院士建议,可以将海洋作为产业研究的一个重点,充分发挥浙江的海洋资源优势,同时对这个规划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休闲产业”这一点提出了异议。“科技城发展一定要紧紧抓住‘发展高端科技’的定位,不宜发展太多业态”。

  “青山湖科技城必须重视起知识产权保护这项工作,以促进高端要素和高端人才的集聚,特别是国外的高端项目和人才,要让在这里搞研究的人们觉得这里是安全的。”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史晋川如此建议。

  中国工程院三局副局长华尔天则认为,杭州是以“科教、商贸、旅游产业”为主体的功能区,所以青山湖科技城的中长期发展中,也要充分尊重“绿色浙江美丽杭州”的精神。

  在通过专家评审的“规划”中,青山湖科技城将按照“创新集聚、产研协同、高端定位、有序推进、先行先试、引领扩散 ”的发展思路,分为三大组团(科技创新组团、高新产业组团、宜居生活组团)、两大功能区(环湖休闲区、生态功能区)的布局发展,倾力打造产业技术领先、创业服务体系完善的创新基地与产业园区;支撑引领浙江省与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资源集聚区、技术创新源头区、新兴产业先导区、低碳经济示范区;体制创新、产研协同、引领创业、 生态低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研发集聚、人才荟萃、低地工业、山谷墅落、田园交错、曲径通达、鸟语花香的新型科技城。


浙江日报 智造 00024 青山湖科技城,千日造城城如何 2013-01-08 2864278 2 2013年01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