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前程

院士注入“能量” “天能”一路领先

  项盈盈

  多年前,几大城市发布的“禁电动车令”,让全国的电动车行业包括电动车电池行业风声鹤唳。经历了市场蛋糕巨大的踌躇满志,行业面临着何去何从的两难抉择。浙江长兴的天能集团,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的帮助下,作出成功的战略选择,至今已经成为下辖20家子公司,2012年产值将突破250亿元,占全国电动车电池三分之一市场份额的上市公司。

  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赵海敏向笔者描述公司的创业史:1986年公司从一个村办企业“敲敲打打”起步,1995年,获悉当时知名自行车品牌凤凰、永久在研发电动自行车,用的是日本松下的电池。公司邀请上海复旦大学的柳厚田教授共同开发性能类似松下电池的产品,1998年开始走向市场。2000年,市场反馈,天能的产品性能超越了进口产品。从那时候开始,天能在动力电池领域“一路领先”。

  据了解,天能集团真正快速发展还是在近10年,之所以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而这些无疑与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密不可分。2005年就引进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作为企业的高级顾问,为企业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提供咨询意见;2006年聘请当时的中国工程院著名纳米材料学家闻立时院士做企业的技术顾问;2007年聘请了中国科学院严陆光院士,作为电动汽车系统控制和技术研究指导;2009年引进了纳米科技领域的专家陈洪渊院士。

  2010年9月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成立时,聘请了何祚庥院士为名誉院长,陈洪渊院士为站长兼首席科学家。

  天能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其中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每年投入不低于费用的10%。为保证天能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规范建设,集团投入巨资建设研发大楼,不断提高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个良好平台,凝聚和引进高端人才,在重大科技成果开发与转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与交流、增强持续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高端人才的优势。近年来,先后组织了院士专家多次来公司以培训和讲座形式,进行行业高新技术知识的研讨和传授,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个平台,引进博士6名,硕士25名,本科生140名,充实了企业的技术队伍。

  在院士专家们的指导下,2010年以来公司先后承担多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成功开发纳米稀土硅胶电池、18650型磷酸铁锂高功率离子电池等6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取得专利300多项,省级重点新产品30余项,同时承担年产300万只长寿命环保型民用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等6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动力型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化等2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另有省级重大专项5项,合计新产品产值占30%的销售额。

  坚持科技创新,“天能”将以此为动力,在动力电池方面力争一路领先。


浙江日报 前程 00023 院士注入“能量” “天能”一路领先 2013-01-08 浙江日报2013-01-0800024 2 2013年01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