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美丽路桥,
让百姓共享美好生活

——路桥区“三个率先”推进区域科学发展

  美丽路桥,

  让百姓共享美好生活

  ——路桥区“三个率先”推进区域科学发展

  文 王依友 徐丹红

  风景旧曾谙。新年伊始,路桥之美,深深地触动了许多人的心。

  南官河畔的十里长街,宛如路桥发展的血脉。十里长街的美,成为了美丽路桥的一个缩影。古老的建筑之美、现代的生活之美、交错的光影之美……一个冬日的下午,正在十里长街上采风的几名老年摄影者,向笔者展现了镜头中各种的美。

  当前,台州市路桥全区上下正在兴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高潮。其中,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更是引起了路桥人民的强烈共鸣。事实上,作为当年“血铅事件”的发生地,路桥因为环境污染而蒙羞,也从而开启了一场重塑美丽的奋起传奇。

  路桥区委书记郑敏强说:“建设顺应民心的美丽路桥,这是路桥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路桥要以人为本,率先形成城乡融合格局、率先取得转型升级突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通过建设美丽路桥,让百姓共享美好生活。”

转型升级提升发展纯度 美不仅要有动感,美更重要的是有质感

  血铅之痛,血的教训,如铅在心。

  尽管过去已近2年,但是许多路桥人记忆犹新。在说起那场“灾难”时,有人深有感触地说:“血铅的肇事者,是当地的一家叫做速起的企业。这种‘速起’式的发展模式的确值得反思。”

  动感路桥,曾经让路桥引以为傲。作为一个于1994年成立的新建区,路桥通过高速发展,由一个农村小集镇迅速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市。路桥区委领导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路桥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了高于10%的平均增幅,高速发展背后,某种意义上掩盖了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路桥之美不仅要有发展的动感,更要有发展的质感,路桥要在转型升级中提升发展的纯度,成为路桥全区上下的一个共识。在区委五届一次全会上,郑敏强斩钉截铁地说:“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当前发展的最重大机遇、最紧迫任务和最重要抓手。”

  转型升级之美,在对比中有着鲜明的感觉。浙江巨东集团是一家以金属拆解为主的企业,是路桥区提出拆解企业东迁后进驻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的第一家企业。与老厂区手工原始操作不同,在新厂区笔者看到的是一台台大型的现代化机器。

  巨东集团董事长应友生告诉笔者,这些机器包括铝铁粉碎机、电线电缆粉碎机等,共花了8000多万元。他拿着一块废旧空调水箱说:“引进了空调水箱粉碎机后,不仅不再需要人工拆解,降低了费用1000多元,而且彻底解决了污染问题。”

  转型升级不仅发生在企业,也成为一个地方的自觉行动。峰江街道曾经是“拆解集中地”,如今提出了“五年内建成万亩花卉苗木基地”的转型目标。笔者了解到,在淘汰拆解企业的同时,目前峰江街道共引进种植企业和专业户20多家,集中流转土地近3000亩,今年打算发展到2300亩苗木基地。

  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从而实现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是路桥提升发展纯度的关键所在。为此,路桥区在结合产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现代汽车城”、“现代商贸城”、“国家级循环示范区”、“区域性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区”等4张“金名片”的产业结构优化新途径。

  与之相对应的是:“制造——销售——后市场服务”为重点的汽车产业链正在形成;日用品商城、副食品市场等专业市场的搬迁改造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金属资源再生产业东移、集聚、提升并申报国家“城市矿产”;2012海峡两岸小微金融发展研讨会的举行,不仅展示了路桥的金融形象,也引起了海峡两岸的广泛关注……

  从追求“最富”越来越多地追求“最绿”,路桥“森林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2012年,路桥绿化覆盖率提高2.15个百分点。目前,路桥建成区绿地面积1.06万亩;林木覆盖率3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1平方米,其中乔木树种面积比重达85%;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2平方米,乔木树种面积比重89%;95%以上的市民出门500米就有公园休闲绿地;主要道路、河道绿化率98.3%。

城乡融合奔向全面小康 美不仅在于城市,美更重要的在于农村

  路桥美,美在城区的中央山公园,这里杏林黄了、枫叶红了;路桥美,美在农村的金大田公园,这里向日葵开了、芭蕉花开了;路桥美,美在东海之滨的盐业村,这里柏油路通了、老百姓乐了……走马路桥城乡,入眼处美景如画。

  路桥区委副书记、区长徐仁标的话语掷地有声:“把路桥274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全域谋划城市化建设,在争取率先形成城乡融合中实现路桥的全面小康,建设路桥宜业宜居的美好家园。”据介绍,目前,路桥区正按照“区域城市化、城市区域化”的思路,推动城乡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环境共建和社会共享的发展格局。

  “西拓、东扩、北连、南延、中提升”开发格局的形成,使一批统筹城乡的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在路桥全域次第展开——

  “西拓”:以铁路场站和飞龙湖为双核,物流园区和西市场园区正改变路桥西部形象;“东扩”:沿海大开发将在路桥东部“做产业”和“做城市”有机地结合;“北连”:以台州大道开工为契机,文化中心片区、总部经济集聚区、金融集聚区和城市综合体正在建设;“南延”:路泽太一级公路、104国道和路院路正在形成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轴心效应;“中提升”:以企业“退二进三”、街景立面和“城中村”改造等塑造城市新形象。

  13个列入台州市现场督查评议的重点建设项目捷报频传:截至2012年10月底,台州大道路桥段已完成全部路基填筑;104国道改建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88%;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隧洞工程完成24.3%;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完成一期基础设施建设总工程量75%;绿心飞龙湖生态区列入省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其中,大部分事关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让蓬街镇盐业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得益于路桥全域城市化的建设,这个曾经以晒盐为生的村子盖起了一幢幢漂亮的小别墅。虽然在城里已经买了房子,但依然愿意住在村子里的村民老黄一脸惬意地说:“以前我们晒盐尝尽了咸味,现在我们村里有了洋香瓜、黄蜜梨,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生活。”

  水环境整治成为城乡融合的代表作之一。区政府专门拨出“铁腕治水大会战”专项奖金3500万元用于工程项目建设,今年以来顺利完成洋泾整治、赵王泾生态修复等八大项目建设,多次受到台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在台州市 “铁腕治水大会战”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

文化引领实现精神富有 美不仅在于硬件,美更重要的在于软件

  路桥长高了,路桥变亮了……路桥的美丽给人太多的惊喜体验。郑敏强说:“路桥实现‘三个率先’,最为根本的要求就是以人为本,让群众在物质富裕的同时拥有富有的精神世界。”

  美丽乡村建设的扎实推进,让路桥百姓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家园。当前,路桥正大力营造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典型,以点带面,不断把“美丽乡村”建设推向深入:金清镇实施全镇整治,共投入整治村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实施村庄整治建设村25个;新桥镇争创“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先进镇”,3个精品村建设有序展开……

  丰富的文化活动,让路桥百姓拥有了一份美丽的心情。今年,路桥区启动了《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根据这一计划,路桥区财政专门设立了3000万元的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用于补助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桐屿街道东明村的大山下,曾经是一片没人光顾的荒山坡,村文化广场的建设让这里成为全村人气最高的“热点”。正是在区、街道的资金扶持下,荒山坡上建起了文化舞台,搭起了休闲木凉亭,还铺设了鹅卵石的健身小径……村民高兴地说:“没事来广场走一走,感受下文化氛围,心情别提有多美!”

  文化点亮城市,是日前落幕的第四届路桥商都艺术节的主题,也成为美丽路桥的一个点睛之笔。在短短10天的时间里,《商都路桥》大型主题文艺晚会、“人文商都”教育系统文艺晚会、“时尚商都”商城时装秀、“活力商都”金融系统礼仪大赛、“艺彩商都”文化俱乐部会演、“诗画商都”书画摄影展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一场接着一场上演,给全区人民带来了一道又一道丰富的文化盛宴。

  让老百姓有份发现美的心情,离不开着眼民生的社会保障。“我去上海看病,想不到还能在路桥享受农医保报销。”家住路桥区金清镇高升村的梁美晶在办理医保手续时显得格外高兴。目前路桥区共有34.8万人参保,筹资总额为10439.7万元,参保率达到97%。

  建设美丽路桥,道德基因不可或缺。如今,在路桥城乡,在村头公园、在企业、在田头进行的“百姓讲堂”,正在用乡音土话讲述着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一个个道德小故事。路桥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道德故事虽小,但润物细无声,在给大家带来温暖和感动的同时,也向社会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本版图片由路桥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美丽路桥,
让百姓共享美好生活
2013-01-08 浙江日报2013-01-0800007;浙江日报2013-01-0800008;浙江日报2013-01-0800009;浙江日报2013-01-0800010;浙江日报2013-01-0800011;浙江日报2013-01-0800013;浙江日报2013-01-0800015;浙江日报2013-01-0800019 2 2013年01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