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浙江省十大幸福小城市——姚庄

科学发展求品质 幸福生活看姚庄

  浙江省十大幸福小城市:姚庄

  浙江省十大幸福小城市——

  姚庄

  科学发展求品质   生活看姚庄

  幸福

  文 金长青 朱凤娟 陈建齐

  驱车看姚庄,阡陌交通,桃源锦雪,娉婷神韵现。殊不知,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人曾将这个田园牧歌的浙北佳地与风驰电掣的“高铁速度”联系在一起。

  有人说,今天的姚庄来自超常的发展速度。

  的确,短短几年间姚庄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一跃成为嘉兴市开放型经济强镇、全国千强镇。新近出炉的全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综合考核排名榜单中,姚庄又力压群雄跻身优秀行列。

  姚庄的巨变是令人震撼的。这样的发展速度,很多人认为是姚庄的一个不协调的音符。但真正走进姚庄,才发现,在斐然的成绩背后更有姚庄人对品质扎扎实实的追求。在姚庄人看来,测量跑得是否又好又快的尺度,除了GDP之外,更重要的是GNH——国民幸福指数。

  走访结束后,回想起姚庄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嘉善县委常委、姚庄镇党委书记朱苗的一番话:

  “如今的姚庄正在进入一个稳定的增长期,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去长大。因为真正的成长,不是去追逐那飞速奔跑的外在时间,而恰恰是放慢了脚步,去聆听和观察来自民生的种种动静和光影,并由此而体验到稳健发展的和谐之美。”

  毋庸置疑,这是姚庄十几年发展过程中的真切体悟。一座城市的发展就像一个人,有着与众不同的相貌、个性与价值取向。那么,姚庄到底要长成什么样?这个答案,求真务实的姚庄人很早就开始思考:

  在资源要素日渐紧缺的今天,怎样的发展才会继续均衡前行而不至于中途翻车?

  经济发展所创造的成果应该如何分配,才能让市民公平共享而不至于产生民怨?

  怎样让老百姓有高质量的就业,让每一位生活工作在姚庄的人衣食住行无忧无虑?

  怎样的保障政策才能普惠困难群众,让姚庄的蚁居者拥有推窗望月的快乐,让生病者享有有病不用愁药费的尊严?

  我们的政府又该如何回归“守夜人”的角色,既不要管得太多,又不需四处救火?

  姚庄人的答案只有一个: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打造幸福品质之城——让经济品质、生活品质、城市品质和精神品质更上新台阶。

  仔细回味,这样的思索很让人感动。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作为中国最基层组织,乡镇是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在农村的执行者,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线舞台和反映科学发展变化的前沿阵地。事实上,他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解读和落实才是这个国家坚实前行的最大力量。

  “小城市也有大文章。”这是姚庄党委政府成员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满足群众生活品质追求,到完善生存保障需求,再到填补生命多彩要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广大城乡居民在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中感受和品味幸福,这既是姚庄镇党委政府施政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姚庄干部服务群众干事创业的幸福指标。

  2012是姚庄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的第一年,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在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双重压力下,姚庄交出了让百姓满意的答卷。在他们的带领下,姚庄的城市建设向着创造更大价值的方向发展,幸福品质之城的彼岸也正在向这个科学实践的“小巨人”挥手示意……

转型升级 提升经济品质

  经济规模的高度集聚是城市化的路径依赖,作为乡镇工业化进程中的佼佼者,当趋向于以智力和资本双重密集的高端制造配套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姚庄意识到,这是新一轮产业分工的开始,只有积极推动姚庄产业转型升级,在这轮产业分工中占得先机,才能让姚庄小城市建设推进获得根本支撑。

  党委书记朱苗认为,姚庄稳定发展要把准三个产业大方向:做稳光伏、做大精密机械、培育新兴产业。

  而让龙头企业稳中求进,则是当前姚庄继续发展的稳定器。

  2012年7月,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总投资1.8亿美元,在原有厂房上进行的年产600兆瓦晶硅太阳能电池增资项目通过省发改委核准。过去的一年,市场冲击带来的行业调整让光伏行业“哀鸿一片”,而得益于对行业调整的充分预期及提前建立研发渠道、树立产品品牌、提升市场运作能力,昱辉阳光在行业危机中,实现了“优雅转身”。正在实施的单晶炉退出计划,让昱辉阳光在大举提升企业自身节能减排水平的同时,更为区域发展腾出了每年3亿千瓦时电量空间。

  在姚庄经济发展的理念中,一个好的龙头企业,不仅仅带来数据上的贡献,更是对环境、行业、以及区域有着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带动和影响。

  借助思博恩光伏新材料科技研究院的设立,昱辉阳光正奋力从加工制造型企业跃升为研发创新型企业。未来两到三年时间里,昱辉阳光将在姚庄衍生出一批高科技分公司,让光伏制造加工基地逐步蜕变为光伏新产品研发的高科技产业园。思博恩研究院的“金刚线切割晶体硅片”项目被列入2011年度“国家火炬计划”,则是对昱辉阳光致力于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最好激励。

  这一年,推动姚庄产业升级的不只有大项目的示范,正在成为姚庄“经济筋骨”的精密机械产业更让姚庄的产业转型升级大戏演出了一段小高潮。2012年底,由姚庄申报创建的浙江省精密机械产业示范基地正式获得省经信委批准。这次成功创建将进一步深化提升姚庄精密机械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拓展精密机械企业转型升级的深度和广度。

  而在浙江省精密机械产业示范基地获批不久前,台湾台中地区企业家、专家组团来姚庄镇考察谋划建设台中精密机械产业园……这一系列战略性成果也正印证着浙江省精密机械产业示范基地的“示范”意义。

  姚庄小城市建设的主要诉求之一就是利用宏观经济形势,助推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以更高的土地使用效率、更低的单位能耗带来更高的亩均产出效益和更高的人均产出,增强人才的吸纳力和污染控制能力。

  2012年,姚庄盘活土地的亩均产出、亩均税收、亩均利润均分别以10倍、7倍、7倍的速度提升。而在土地集约利用和厂房提效利用基础上生长的精密机械产业,以全年30%的增幅将为姚庄贡献50亿元的产出。伴随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另一项福利是,精密机械企业低能耗生产,让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真正成为了姚庄工业经济的时尚。

  下一步,加速以食品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培育,将是姚庄稳定发展的新名片。

  经过12年的连续举办,“黄桃节”已成为姚庄的又一代名词。金灿灿的黄桃,已经从路边“提篮小卖”跃升为“国宴食品”;这一片风景秀丽的“浙北桃花岛”,吸引了京沪杭甚至国外游客来这里体验丰收乐趣。

  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如今,姚庄的黄桃、蘑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精品农产品。

  现阶段,姚庄已有几个食品项目正准备开始投产经营,他们正在谋划把食品产业列入姚庄的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来培育发展,在提升姚庄现有食品企业发展档次的同时,突出对食品行业企业的招商,通过稳步的集聚,使得姚庄的食品产业发展到10~15亿元的规模。食品产业发展不仅能给姚庄带来较大的税收贡献,还能提高姚庄产业发展的知名度。

  朱苗认为,从镇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姚庄要思考,怎样的发展才是健康、稳妥和可持续的,姚庄不仅要争取跑得更稳健,还要跑得更精彩。既不能盲目寄希望于形势的快速好转,也不能为短期利益而透支明后年的发展实力,而要以更长远的眼光,锚定支点推动科学发展。欲速则不达,能慢才能快。

  创新务实的姚庄人,正在用信念和坚毅铺就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阳光大道,为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舒适便捷 雕琢城市品质

  小城市不仅是资源和物的集聚,更意味着人口的集聚,城市本身的扩建和提升离不开人的体验和感受,这或许才算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最终标准。“宜居城市”,自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之后成为了众多城市争相追捧的名词。而在姚庄看来,所谓“宜居”,是要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

  尽管2012年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但姚庄依然信心满满地推进投资计划。投资1亿多元、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的国家级文体(展览)中心即将交付使用,60个工业、民生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大力推进。破土而出、拔地而起的一栋栋功能型建筑,令姚庄人开始感受到了小城市建设带来的城市文明之变。截至目前,姚庄涉及小城市建设的150个项目,已竣工7个,在建64个,完成投资额57亿元,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的46.7%。

  在姚庄小城市谋划者的眼中,以建设宜居宜业田园小城市为目标追求的姚庄小城市,不应该是城区独美的小城市,而是一座城乡交错、错落有致、互为依存、互为映衬的开放型田园小城市,城市美,乡村同样美。2012年,在全面推进小城市建设项目同时,姚庄继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丰富小城市建设内涵。

  事实上,“宜居城市”还意味着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只有顺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姚庄的城市品质才有可能。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那么这便是城市的内在素养。

  2012年7月,姚庄镇在全县率先开通了社会管理服务热线,呼吁群众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和小城市建设,着力提升机关单位服务民生能力。社会管理服务热线的高速有效运转,成为姚庄镇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多元支点。如今,在全镇各自然村都能找到社会管理服务热线“提示牌”。顾金昌笑着说,即使在小巷子里崴了脚,都有办法找到热线并发出求助。一些热心的姚庄群众凡是有意见建议,不管事小事大,也不管是否关乎自己,都会第一时间拨打热线“84773456”。据悉,姚庄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自建立以来,共接到各类热线电话36个,一个畅通民意诉求、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新平台已经形成。

  “构建社会管理创新‘大动脉’是小城市建设和建成‘富裕幸福新姚庄’的重要助推器,只有构建好这条‘大动脉’,才能将全镇力量凝聚起来,服务好全镇百姓,使群众共享小城市发展成果。”

  脱胎于乡镇的小城市作为我国新型城市化的一种重要模式,在由“镇”向“城”跨越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考验是原有的镇级行政管理体制如何跟上城市发展的节奏。小政府大作为,打造服务型政府是姚庄的又一课题。

  2012年12月28日上午,随着姚庄镇行政服务中心揭牌,一场由嘉善县22个部门的129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带来的小城市政府服务效率革命在姚庄正式启动。

  大部分涉企审批可以在镇一级进行,这在嘉兴还没有先例。

  在城镇化被列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新热点后,如何服务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再次成为当前基层政府的重要课题。作为我省和嘉兴市城镇化的标兵,姚庄在迎来小城市建设3年培育试点冲刺阶段时,全力推动了以实现涉企审批从无到有、审批效率显著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小城市政府服务效率革命。

  “企业创业创新、干部激情干事,各项工作创先争优,‘效率’始终是姚庄发展的精髓,审批服务进驻为姚庄打通了最后一条‘效率’提升通道。”党委书记朱苗认为,可控的姚庄审批速度,为姚庄小城市发展“引擎”提供了最大的“加速度”。

城乡统筹 优化生活品质

  李小梅是姚庄桃源新邨社区的一位居民。年前11月3日,阳光明媚的小区内,老人正带着孩子在广场上、草地上玩耍着,欢声笑语处处洋溢。而此时,李小梅坐在缝纫机前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将一块块零散的皮料缝制成一双双完整的手套,这正是李小梅几十年来的收入来源。不同的是,过去的她是在展丰村一间上世纪80年代末修建的老房子里完成的,而现在的她则是在桃源新邨一套宽敞明亮、装修考究的复式新房里进行。

  近年来,姚庄通过农房改造集聚的途径,让农民“带地进城”已经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的一个亮点,也深受农民欢迎。

  从2008年开始,姚庄在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中,通过加快农房改造集聚请农民进城。按照姚庄城乡一体新社区的建设步伐,到2014年底可基本实现农房改造集聚农户数近2000户,全镇的农房改造集聚率将达到25%左右。

  农民进城安居乐业靠的是统筹城乡,而农民在农村安居乐业同样离不开统筹城乡。在姚庄的小城市谋划者的棋盘上,城乡统筹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最核心的“统”不是统农民的住宅,而是统姚庄城乡居民的幸福底线,让农民的收入涨起来,给城乡居民更多的经济选择自由,也给姚庄小城市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推力。

  城市化的本质动力在于农民对生产方式、就业模式、居住条件、公共服务的普遍性需求,城市化和城市文明恰是当前发展应对这种需求提供供给的最优成本模式。

  2011年开始建设的茜泾塘滨河绿道项目是姚庄镇小城市建设的重大民生项目,该项目在设计之初就确定要配套高质量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以使整个茜泾塘沿岸建设集生态绿化、人文文化、休闲娱乐、总部经济等于一体。朱苗说,这次签下浙江佳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城市综合体项目,是对滨河绿道建设的“二次开发”,是给姚庄百姓的一个交代。

  该城市综合体项目计划在姚庄镇新景南路以东,滨河大道以北,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前瞻性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建筑景观打造,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姚庄商业中心和城市地标。由于目前姚庄尚缺乏大型超市、商场等百姓需求的消费场所,姚庄镇将结合该城市综合体项目进行招商,提升全镇服务业水平,真正使百姓不出镇域就能享受到“城市生活”。

  下一阶段,针对如何抹平“带地进城”农民这一身份与服务的沟壑,让其更多地享受到城镇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待遇,比如教育、卫生、医疗、养老、就业等等,是姚庄户籍制度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村民看病是不是更方便了?学龄孩童的读书条件是不是更好了?小城市公共服务是不是跟上来了?在重视民生品质提升的姚庄,用高品质的设施提高姚庄发展共享水平,始终被认为是小城市培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设一个“大家的小城市”,这是党委书记朱苗对姚庄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朱苗说,“大家的小城市”就是要让姚庄镇小城市建设实现辖区内城乡百姓、外来投资者和务工者、小城市整体形象建设三方共进的良好局面。

  通过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学校、卫生院、公共车站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推动资源整合提升,增强服务功能。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全省最具规模的乡镇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在全县率先完成农村学校撤并,实现城乡同享一体化优质教育资源,全镇义务教育集聚率100%;投资1700多万元完善镇卫生院和村社区服务中心两级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了医疗一体化,在全市率先推行刷卡看病,实报实销。全镇125户低收入农户被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全镇城乡居民各类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1%以上,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100%,原先分散在各个村校的500多名学生集中到镇中心小学就学,享受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上学、放学全部有专车接送。

核心价值 涵养精神品质

  2012年,姚庄镇“一小时文化”已实现全面渗透,通过进茶馆、进社区、进村落、进老年活动室、进公共场所等“五进”活动,与基层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将文化活动与党政中心工作、政策形势法制宣传相结合。作为“五进”活动的受益人之一,顾金昌感触颇深,他说:“‘一小时文化’确实给农村带来了全新的社会风气,文化活动一来,麻将馆就肯定没生意。”不过,老顾也有“抱怨”:“真希望‘一小时文化’多来几次,越多越好!”截至目前,姚庄镇“一小时文化”活动已举办演出超百场,几乎场场爆满。

  幸福观取决于人生观。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会拥有正确的幸福观。而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需要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姚庄在小城市培育中,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打造城市灵魂工程,增强城乡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2012年5月8日,姚庄镇慈善分会成立五周年暨首个“姚庄慈善日”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一时间,拳拳爱心在这里无声传递,脉脉温情在这里悄然流动。现场一个小男孩的捐赠行为更引发广泛关注。他便是姚庄镇银水庙村6岁小男孩杨晨越。

  2010年,年仅4岁的杨晨越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随着治疗的推进,家里的存款越来越少,债务越来越多。看着孩子消瘦的小脸,妈妈陆德青非常伤心。没有钱就没法治疗,不治疗就没有希望。怎么办?就在此时,姚庄镇“效率民政·阳光残联”主题活动向这个摇摇欲坠的三口之家伸出了援手,送来了温暖。“得知情况后,镇慈善分会率先行动,并联合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一起筹集近10万元医药费。”姚庄镇党委副书记黄玮莉表示。

  爱心的传递带来的是真心的感谢,温情的辐射带来的是真情的回馈。这一天,病情得到控制的杨晨越带来了辛苦攒下的100元零花钱。“小越越生病时,我们得到了太多的关爱和帮助,带他参加活动除了想让他向大家表示感谢外也想让他感受这个氛围,让他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更懂得奉献。”陆德青动情地说。

  帮助一个人,感动一群人,进而在一个区域形成一种文化效应,物质富裕的姚庄,在追求精神富有中有自己的路径选择。

  “现在物质越来越富裕,但人们内心的惶恐和不安越来越强,对区域的文化认同越来越低。如果任其下去,那么小城市建设将是徒有躯壳而已。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灵魂工程的塑造,让姚庄变得更有内涵,让生活在姚庄的人有共同的精神家园。”姚庄镇镇长蒋晓平说,在文化的选择上,已日益多样化,不仅是70后、80后、90后一代一代人之间有了差别,不同的人群的文化选择也有了差别。那么,文化之魂究竟该如何构建呢?

  姚庄的做法是着力培育具有姚庄特色的城市形态,打造人人能参与的民生文化。

  银水庙村的北蔡自然村地处偏僻,村民以大棚种植为业,村里平时少有人来。年过半百的李金林是大棚种植户,每天起早贪黑料理着自家的几亩土地,偶尔跟着收音机唱上一两段沪剧。但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生活却随着“一小时文化”队伍的到来而改变。

  “唱一个,唱一个。”那一天,干完活去看表演的李金林没想到竟然被热情的村民推上了表演舞台。就这样,连手上泥土都没来得及洗干净的她站到众人面前。“真的没想到,我们这样偏远的自然村还会有文艺队来演出。一开始我很紧张,平时熟悉的段子也唱得磕磕巴巴的,但大家的掌声让我放了心。” 李金林回忆道,从最初的生涩僵硬到后来的挥洒自如,初次登台的李金林感受到莫名的幸福和快乐。

  村里组建排舞队,李金林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场场不落地参加各种培训和表演,成为村里文艺骨干之一。村里有表演队来,李金林总要去看一看,需要时更大方走到台前客串一段,成为一名编外表演人员。“做这些事的时候总觉得心里特充实、特满足,希望这样的演出能更多些。” 李金林开心地说。

  用文化滋养心灵,用文化丰厚生命,幸福姚庄的打造不仅流于“肌肤”,更深入“腠理”。从认同感、归属感入手,让百姓由内到外地产生满足感、幸福感,这是姚庄一贯的追求和努力。

  小城市培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新型城市化的进程中,除了追求纯物质水平的进化,必须重视人的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如果离开了人的现代化,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有效的管理,都不会得以实现。即使经济已经开始起飞,也不会持续长久。姚庄在创新环境的过程中带动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人的综合素质充分提高,带动城乡居民情感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的现代化,值得借鉴。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承办单位│浙江日报社 “浙江省十大幸福小城市”推选活动组委会 │媒体互动│钱江晚报 今日早报 浙商杂志 浙江在线 浙江手机报 │专家团队│浙报智库 │战略支持│央视财经频道(CCTV-2) 浙江卫视 │组委会电话│0571-85311159 13958077638 │互动QQ│874247365 │邮箱│dong2997@163.com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科学发展求品质 幸福生活看姚庄 2013-01-08 浙江日报2013-01-0800009;浙江日报2013-01-0800011;浙江日报2013-01-0800010;浙江日报2013-01-0800013;浙江日报2013-01-0800012;浙江日报2013-01-0800014;浙江日报2013-01-0800015;浙江日报2013-01-0800022;浙江日报2013-01-0800023;浙江日报2013-01-0800017;浙江日报2013-01-0800035;浙江日报2013-01-0800042 2 2013年01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