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

“菠萝奖”入高校推广科普

以科学的名义幽默

  本报武汉12月16日电

  记者 李月红 通讯员 王春晶

  一项名为“瓦罐鸡汤工艺优化、品质形成及储藏研究”的科研实验,历经四年研究,本以为会以“发表于学术期刊”而宣告结束,意外在两年后的今天得到一个听起来有些古怪的“菠萝科学奖”重新演绎后,竟然得到全国近万人的关注,三百多人来到现场争要瓦罐鸡汤的最佳配方……这是今天记者在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看到的一幕。

  这是一篇硕士学位论文,长达88页,里面出现了大量的名词“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和各种中英文间杂的数据分析表。不过,这并不妨碍听众们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又获得了一项生活新知——好喝的鸡汤一定来自瓦罐,原料应是家养老母鸡,过程依次是冷水入锅、成汤放盐。

  “本以为这篇论文要么被食品企业看中进行规模化生产,要么躺在期刊库里供学术研究。没想到竟然通过‘菠萝科学奖’快速搬上百姓生活餐桌。”论文指导导师、华中农大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黄文大呼惊讶。

  这就是国内首个民间科学奖——“菠萝奖”在全国高校地面推广活动的初衷:以科学的名义幽默,以幽默的形式进行科普。目前,这项由浙江省科技馆和果壳网合办的奖项,已在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四所高校成功进行科普推广,今后将会征集更多。

  “让更多的科研人员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果壳网工作人员王丫米认为,高校研究生群体有正在进行的科研实践经历,有社会公益热情,通过“菠萝奖”的幽默平台,让他们的论文、实验科学普及到更多百姓。在现场,有观众问,“我的论文很枯燥,能投稿吗?”王丫米说,“没问题。你负责科学,我们负责幽默。”

  科学如何幽默,来看看“菠萝奖”的演绎:一篇“计算机识别人说话时的情绪状态”的论文,可以这样转化成“如何提高机器人的情商”;一项“老龄化社会与摔倒危害”的研究被选中,适时迎合当下社会热点,用力学研究预测判断人何时会摔倒……这是一个能预测出每一个被勾起好奇心人们行为的科学奖:先是发笑,继而思考。

  浙江省科技馆馆长李瑞宏则希望,通过设立奖项、科普推广等活动,探索更多适应信息时代传播的科普活动方式,提升浙江省公民科学素养。目前,国内领先的科技传媒机构果壳网专门在浙江成立办事处,十月初全新打造的“科学+”品牌在全国已有一定影响。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6 以科学的名义幽默 2012-12-17 2839571 2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